逝者“美容师”滕德凤
-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4日
在大多数家长眼里,20岁出头的小姑娘应该像初露的小草需要呵护,而滕德凤早已站在了殡仪馆一线火化工的岗位上。为遗体整容与包扎,这份让人敬而远之的工作,滕德凤却做得很执着。
扎着马尾,面容秀气,身材娇小,眼前的滕德凤,你很难想象她是为遗体缝合、化妆、穿衣的一线工作人员。
滕德凤是湖南常宁人,生于1988年,至今在殡葬行业已工作了整整6年。滕德凤目前已是杭州市余杭区第一殡仪馆殡仪组副组长。
“我们湖南老家认为,与死人打交道是晦气的,家里也一直反对。”说起为什么会走上殡葬岗位,滕德凤说,选择学习殡葬专业,源于在初中恩师葬礼上对殡葬行业的一次接触。
“当时,老师的遗体就躺在一个狭小的木棺里。”滕德凤至今都记得那场葬礼,没有像样的殡仪馆,没有像样的化妆师,没有像样的礼仪师,简陋的灵堂只有黑绸白绫单调点缀,“从那时起,我才知道有为逝者服务的专业”。
2007年3月,滕德凤从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大专毕业后,来到余杭区第一殡仪馆工作,当了一名火化女工。“当时刚接触遗体火化,你怕吗?”滕德凤笑着说:“怕啊,刚工作的第一个月,晚上经常做噩梦。”说起当时的场景,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滕德凤对笔者讲述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有一天半夜12点左右,单位领导通知她跟车到十几公里外的老余杭,去为仇山矿难的几位逝者穿衣整容。整整一个晚上,她和同事在余杭区第二医院为遇难的5位逝者更衣整容,清洗口鼻中淤泥,缝合细小的擦伤,化了自然的淡妆。“当看到家属欣慰的表情及听到感激的话语后,我觉得一切都是值的。”滕德凤说。
2010年,滕德凤荣获余杭区民政局举行的第一届“殡仪服务业务技能竞赛”一等奖,比赛内容涵盖追悼会场布置、书写挽联及司仪主持等项目。去年,她被评为区“三八”红旗手。
滕德凤在送每一位逝者最后一段旅程中,尽力让他们恢复原貌,还他们美丽,让生者得到慰藉。逝者的亲人经常会问滕德凤,“小姑娘,你怕吗?”滕德凤说,“怕,我当然怕……我怕他们会不安详地走。”这可能是一种境界吧,当人以一种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时候就不会再惧怕任何事物。
在殡仪馆工作是单调的,特殊的行业使得滕德凤交际圈特别狭小,到余杭工作已经六载,认识的朋友屈指可数。也正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滕德凤从不主动与人握手,更从不主动要求去别人家做客,上班成了她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高尚。”面对这个职业受到的歧视,滕德凤有些不平,“人只有在生和死的那一刻是最公平的。出生的时候,迎接你的医生是受到尊重的,可是死的时候,守护人生终点的殡葬员为什么会饱受白眼呢?”
(《浙江工人日报》4月16日,2版,高海伟/文)
浏览次数: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