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热心公益的吴小英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4日
  见到吴小英,是在3月5日“学雷锋月便民服务活动”中。当天,杭州余杭区崇贤街道前村社区在文体广场上开展便民服务,吴小英胳膊上带着志愿者的臂章,耳朵里塞着听筒,正在为居民群众量血压,神情很认真,笑容很亲切。社区副书记王彩琴说:“每次社区里搞志愿者服务活动,阿英都会来。”“阿英”是大家对吴小英的昵称,吴小英对街坊邻居都很热心,她搬到前村社区才五六年,但社区每个人几乎都认识她,看到她总是这么亲切地叫她。
  吴小英是江西人,早年在江西省玉山县仙岩镇政府民政所工作了10年,主要分管敬老院、残疾人、离退休老干部工作。1988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她丈夫在国营单位工作,一家人收入不高。1993年,她跟随丈夫下海,离开了江西。2007年,吴小英一家通过购房将户口迁入了余杭区崇贤街道前村社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丈夫在杭州建工混凝土公司做生产科科长,收入不错,儿子女儿成绩好,乖巧懂事,一家人过得挺舒服。
  但平静的生活总是会起波澜。2009年,吴小英的丈夫和他人一起承包了一个建筑工地,一名女工在施工时被钢管砸中头部,不幸身亡。为了支付赔款,吴小英一家欠了30多万元的债。当时,儿子读大二,女儿刚考上杭州某外国语学校,家里连学费都交不出。懂事的女儿说:“学费那么贵,我不读这个学校了。”但能进入外国语学校读书机会难得,家里人都急坏了,吴小英整天闷闷不乐。好友张秀梅发现她不对劲,就找她聊天,吴小英说着家里的困难不禁落下焦急的泪水。张秀梅也是一名党员,马上向社区党支部反映情况。社区立即向吴小英伸出了援手,送去了慰问金。同时,杭州某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也一起帮吴小英想办法,很幸运的是那一年学校由民办转为公办,学费大幅降低,解了吴小英的燃眉之急。
  吴小英得到社区的帮助很感动,从此以后社区成了她第二个家,只要社区有活动,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今年元宵节,社区搞元宵活动,前一天下午吴小英刚从外地旅游回家。尽管第二天她家里要请两桌客人吃饭,但她不顾旅途劳累,马上买菜准备,一直忙到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她直奔社区,参加庆元宵活动,打扫卫生、维持秩序、包汤圆,忙到快中午才回家招呼客人。
  作为居家养老义工,吴小英常常走访社区独居老人,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整理屋子。在社区里,经常能看到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拿着血压计,走访各户独居老人的身影。社区一年要组织四五次去敬老院服务老人的活动,她从不缺席。平日里,她有空的时候,也会自己一个人拎着袋子,装着毛巾、洗发水、梳子、指甲钳等日用品,到敬老院去为老人们洗头、剪指甲,陪老人聊天,夏季送清凉,冬日送温暖。吴小英说:“我很热爱这份工作。这些老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尊敬。”
  在区康复院里,老人们都和阿英很熟了。很多老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虽然叫不出阿英的名字,也说“见过好几次”。一位70多岁的何大伯,没有子女,是名孤寡老人,眼睛患有白内障,看不清东西。阿英常常帮他洗头、剪指甲,何大伯说:“她不是我们的亲戚,更不是我们的子女,但却帮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我真的很感动!”
(《浙江工人日报》4月13日,2版,高海伟/文)
  浏览次数:875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