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湾嫂”:探索新时代女职工权益保护新路径
-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5日
钱塘“湾嫂”:探索新时代女职工权益保护新路径
钱塘区新湾街道总工会
新湾街道位于钱塘高铁站所在地,在22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分布着12个行政村、2个社区。辖区内有在报企业115家,其中规上企业44家,产业工人1.1万人。近年来,新湾街道以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为载体,着力推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成立“湾嫂议事厅”,创新湾嫂矛盾调解工作法,释放劳动和谐关系治理的“她力量”,用“小支点”撬动矛盾纠纷“大治理”,让“有事找湾嫂”成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路径。
一、搭建“1145”机制,释放基层和谐活力
以新宏社区湾嫂试点为契机,通过“1145”机制,切实打通基层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最后一公里”。1即一个专班,整合街道党建、综治、平安、公服、群团等力量,研究成立了在党建引领下的“钱塘湾嫂”品牌创建领导小组,聘请行业专家指导专班工作,完善钱塘湾嫂品牌提升管理办法,纵深推进品牌创建工作。14即全域覆盖,以“社区试点、全域推广”为原则,在新宏社区湾嫂建设的成功实践基础上,整合各村社企业“沙地玫瑰巾帼志愿者”队伍,组建起14个小分队、193名湾嫂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指导企业依法依规用工,提高矛盾排查和处置能力。5即五大功能,根据湾嫂专业特长等情况,将湾嫂队伍分为“平安嫂、共富嫂、美丽嫂、和睦嫂、连心嫂”五大类别,专业专攻、机动灵活,聚力“劳资纠纷、群防群治、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重点。组建以来,累计提出意见建议1230条、处理矛盾纠纷390余件、开展志愿服务1530余次,形成了“有事找湾嫂”的群众口碑。
二、擦亮“湾嫂调解”品牌,筑牢和谐化解根基
将“湾嫂品牌调解室”作为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前端力量和重要哨所,实现了基层矛盾的早预防、快化解。一是聚焦企业劳资纠纷化解。建成“1+14”湾嫂特色议事阵地,1即街道级湾嫂议事厅,14即村社各具特色的议事活动空间,及有条件的企业各自成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室,形成“街道+村社属地+企业”一体式服务模式,及时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如在“劳动纠纷”专题议事中,协调解决了石材市场汪某的工伤及赔偿金问题、上海赛龙建设有限公司欠薪纠纷问题、江东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分包单位欠薪等劳资纠纷问题,成立至今已调解或参与调解400余件。二是聚焦女职工权益保护。对女职工平等就业、劳动保护、生育保障等特殊权益意愿诉求和实现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引导女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推动企业规范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集体合同专章,维护和落实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当好弱势群体“娘家人”。整合妇女资源,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关爱服务,为困境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精准帮扶。按照生活片区、专业能力等情况将帮扶队伍细分,开展两癌贫困妇女专项救助、节日问候、湾嫂暖心热线、心理沙龙活动等系列公益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70余次,服务参与2000余人次。
三、打造“共治共享”格局,形成基层和谐共同体
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为充分发挥湾嫂在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柔性”力量,打造基层和谐治理“共同体”。一是上线“湾嫂随手拍”数字化自治平台。依托街道“小脑+手脚”数字驾驶舱,开发上线了“湾嫂随手拍”数字化平台。以“随手拍、联动议、即刻解”联动模式,将湾嫂在走访、服务过程中发现的企业风险、社会风险等问题接入“小脑”,让湾嫂成为发现问题、服务职工、消除隐患的前沿阵地。该模块正式启用以来,已收集问题182个,处置完毕178个,余下4个也有了明确的整改方案。二是搭建“圆桌议事会”和谐劳动关系调解专家库。持续深化与区总工会、司法局等部门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与街道矛调中心、劳动监察中队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辖区企业职工权益保障“直通车”;对外与杭州市直机关“红雨伞”专家服务团等力量共建,搭建起劳资纠纷、妇女维权、心理、法律咨询等专家资源库。探讨协商助力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机制,引导企业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企业氛围,打造职工之家、爱心驿家、妈咪小屋、职工书屋等平台,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积极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助力职工技能成长,助推产业兴盛。
浏览次数: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