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总工会扎实推进基层工会改革走深走实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1日
坚持“四高”标准
扎实推进基层工会改革走深走实
今年初,省总吕志良书记在上城区凯旋街道调研时,要求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探索,努力把凯旋街道打造成推动工会改革、群团改革的示范点,并对下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试点开展以来,在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区总工会坚持群团共治、阵地共建、资源共享、队伍共抓,全方位深化凯旋街道基层工会改革,以“四高”标准不断提升工会规范运行力、服务支撑力、发展推动力和共富贡献力。
一、坚持党建统领,高标准搭建工作体系
1.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坚持党建带群建、区域化群建、群团共建,将工会改革工作列入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党建引领考核范围,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凯旋街道群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研究改革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职责,形成22项任务清单。
2.共建共享,协同攻坚。整合群团组织服务阵地、人才队伍等资源,致力打造“1+N”群团阵地共享工作机制,“1”为工会身份认证,“N”为各群团、社会组织阵地资源,建立跨群团阵地共享制度,打破阵地服务对象局限性,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组织的协同攻坚能力。整合改造闲置核酸检测亭资源,升级打造爱心驿家微站,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温馨补给。
3.组建为先,覆盖扩面。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关注楼宇、市场、街区及新就业劳动者集中行业(区域),加强规范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将联合工会、沿街商铺及微小个体工商户会员纳入社区工会联合会,实现小微企业有效覆盖90%以上,网格工会建会率80%以上。聚焦货运、快递、网约车、外卖配送等行业,拓宽入会渠道、便捷入会方式,推深做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
二、坚持助推发展,高质量抓实主责主业
1.注重以点带面,产改助力成长成才。深入实施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动群团加大人才共育力度。依托诺巢集团、万志军创新工作室、景芳未来社区乐业创客基地等资源,加强高素质人才培育力度,以人才带动项目,今年申报金靴奔跑项目9个,获得市级工匠荣誉1人。
2.注重和衷共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1个街道级和3个片区级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点,做强市场、商圈、楼宇和谐劳动关系矛调单元,升级“融调解”治理格局。依托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街道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与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合署办公,系统承担即接即办、教育疏导、协调办事等矛盾调处功能。将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建立在辖区3家“爱心驿家”服务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企业、行业提供专项集体协商实地指导。
3.注重扩中提低,探索助力共富路径。探索新业态群体培训新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搭建诺巢培训中心平台,将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约家政人员作为主要培训群体,实现岗前培训、权益培训、素质培训等全过程培训。今年以来,组织新就业群体开展创业就业、保洁保育、快递分拣、茶艺花艺等素质提升培训10场。结合岗位需求和人员类型,提供针对性、多样性培训菜单,为企业员工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5余场,受益职工500余人;深入开展“凯旋工匠”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今年已评选凯旋工匠4名,已推荐2名工匠申报区级工匠。健全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全方位开展助医、助学、助幼、助老、助困等服务,累计投入资金达20万元。
三、坚持服务职工,高品质探索特色举措
1.数字赋能,普惠服务提能升级。强化“互联网+”思维,多元化打造“智慧工会”网上阵地。打造“需求+服务”一体化数字平台,通过线上小程序,将食堂、停车场,爱心超市、充电桩以及教培中心等优质服务共享周边企业、群众,成为链接工会和职工的新纽带。利用“凯益荟”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云尚益家”助力共富场景打造,做实工会“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实现工会需求和服务资源共享。
2.整合资源,多元服务精准触达。整合群团和社会组织服务资源,聚焦辖区职工迫切需求,通过与专业社会组织开展项目合作、组织购买服务、举办公益创投活动等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为职工提供教育培训、劳动竞赛、婚恋交友、假期爱心托管等服务,形成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和普遍受益的工作格局。
3.突出重点,特色服务彰显温度。打造“精准服务”专区,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针对沿街商铺从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组建社区工会联合会志愿者队伍,提供理论宣讲、法律服务、文明倡导等服务;针对户外劳动者,积极开展“关爱户外劳动者行动”,以“自建+共建”的方式,推进爱心驿家服务站点体系建设;聚焦楼宇企业职工,成立凯尚e家、新城市广场两家楼宇联合工会,完善楼宇妈咪小屋、职工书屋、健身房、共享充电站等多个功能室,为职工提供休闲、运动、交友、充电等生活服务。
四、坚持融入中心,高水平参与基层治理
1.共创和谐文明街区。创建“沿街商铺+工会”文明模范街区,试点“双菱美街”文明实践街区,开展沿街商户工会积极分子评选。发挥工会参与街区治理,维护商家合法权益,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做精做强“争星晋榜”评选活动,形成可观可复制的群众自治品牌项目。
2.共推新型志愿服务。放大新就业群体“行在路上”独特职业优势,建立“凯旋红骑士”志愿者队伍,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前哨站作用。目前,已参与街区隐患排查、环境治理、治安防范、网格治理等志愿服务10余次,成为街区治理的“移动探头”,其中外卖小哥武彦君救人事迹已被人民网转发。实现生活物流网与社区治理网格“双网合一”,探索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建立“e+超市”等激励机制。开展“先锋骑手”“最美快递员”等评选活动,扩大参与率,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感、归属感、荣誉感。
3.共商职工关切事务。打造“邻里坊+工会”集体协商平台,发挥幸福邻里坊全域覆盖、资源集聚优势,推行职工议事会、“工会圆桌会”等多形式职工民主议事平台,引导职工积极建言献策社会事务。制定“三级”职工议事会制度,通过工会牵头、社区议事,链接街道及条线部门资源,破解困扰职工
难题20余起。
(上城区总工会供稿)
浏览次数: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