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声
-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9日
快乐自己做主
快乐可使人们的肌肉处于一种健康松弛的状态。拥有快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少健康老人的长寿秘诀,就是快乐由自己做主。时言道:“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快乐在哪里?快乐全靠自己寻找。快乐也许来自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次爱抚,也许只是一句问候……快乐甚至来自一次灾难,来自一回挫折,来自一场风险……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80多年前,一场大火吞噬了一位老人的科学实验室,其中有他毕生的研究资料和财物。但他却从另一间屋里叫出了夫人和孩子,并快乐地对夫人和孩子说道:“快来看啊,也许咱们这一辈子只能看这一次了!”这位老人就是爱因斯坦。他用超然的态度看待自己成果和钱财的丧失,让自己心灵快乐地承受灾难。仅仅几年以后,他便又东山再起了。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窃,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连忙写信安慰,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复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窃贼偷去的是我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窃贼只偷去了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文革”初期,沈从文成了“革命对象”,但他并没有因此趴下,有一次批判会结束,他边撕着被人贴在背上的“打倒反动文人沈从文”的标语,边摇头说:“这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字,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沈从文被安排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改造,他在毫无资料的情况下,凭着记忆完成了20多万字的《服装史》,在窘迫生活中找到了快乐,乐在其中。
可见,找到快乐,就得勇于面对现实和学会反思,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和人。我们经常将自己和他人相互比较,于是发出这样的感叹:人比人,气死人!我们不应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矮化自己,也应该看到对方的缺点和短处,增加自信心和自尊心,正确评价自己。只要你能做到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你就会找到快乐,即知足者常乐。天有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生活旅程中总会不时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你不妨冷静下来,躺在竹椅上喝杯热茶,欣赏眼前的鲜花绿叶,玩味眼前的彩蝶蜜蜂,把不快乐的事情往相反的方向思索,你的心情就会好一些,找到快乐。久而久之,你会心胸宽广,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美好,这样快乐!
(张 燕)
随和是最佳的心境
随和是一种心态、心境,只有心净才能达到随和。随和也有层次之分,初级的随和只是不伤和气,宁肯抛弃、忍让,以使自己拥有一个宽阔流畅的情趣与生存空间。高层次的随和则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要达到这种境界,确实得经过一番磨练和修养,经过一番自律和升华。
要达到进入随和的状态和佳境,一要定心,二要气和,三要寡欲。“心静自然平”、“五心不定,输得干净”、“自从心定后,无处不安然”,这些哲语本是在讲“心静”之意之妙,而这恰恰是随和的支撑点。要保持这个支撑点,我们必须首先做到心静,其次才是和气和控制住自己的世俗欲望。人与人之间经常产生一些摩擦与纷争,只要无损于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损于自己的人格,以一种随和的心态向对方施以宽宏大量与谦让,实在是一种正确的处世哲学。高层次的随和能够在风雨之中觅得一方晴空,在激流险滩之中辟出一块乐土,而事事处处斤斤计较的人则无异于慢性自杀,最终孤独一生。
随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素质,在随和中致远,会使人眼界开阔。随和是一笔财富,一大笔资源,在随和中多思,会使人聪明、多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巨大的能量,智慧的资源,潜秘的储备。
品味随和的人会成为智者;享受随和的人会成为慧者;拥有随和的人就拥有了一份宝贵财富;善于随和的人方能领悟到随和的真谛;悦心、养心、补身,方能与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一道风雨兼程地走好漫漫人生路。
(徐小凤)
浏览次数: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