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行动
-
发布时间:2004年05月10日
春风再度暖人心
——我市第四次“春风行动”综述
2003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战胜了非典侵袭和五十年不遇的高温等社会公共危机;这一年,我市生产总值连续第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首先突破20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达到3.297亿元;这一年,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市被中央列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17个试点单位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我市连年开展的“春风行动”和“道德建设百场文艺进社区”同时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百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方法之一。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景象。然而,在加大企业改制力度、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受年龄、文化、劳动技能等诸方面的制约,大都难以实现再就业,波及家庭生活。加之不少家庭由于受大病重症、伤残、高额的子女就读高校费用等的困扰或遭受意外灾害,生活的步履更为艰难,依然存在着一个仍急需帮扶救助的困难群体。
帮助困难群众缓解或摆脱困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他们的困难境遇,党和政府没有忘记,社会各界也没有忘记。早在去年9月22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了第四次“春风行动”动员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在动员大会上提出,第四次“春风行动”要立足于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和生活问题,围绕“献一个岗位、帮一人就业、送一份温暖、解一家困难”这一主题,统一认识,落实举措,形成合力,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真正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决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市委副书记朱报春对第四次“春风行动”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本次“春风行动”主要针对70000多名持有《就业援助证》尤其是“4050”就业困难人员、7000多名持有《困难家庭救助证》的人员、尚未持有救助证但生活仍较困难的人员等三个层面的困难群众实施帮扶救助的工作重点,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做到领导、责任、工作“三到位”。第四次“春风行动”以召开动员大会为标志全面启动。
构筑四级“救助圈”帮扶实现全覆盖
构筑四级“救助圈”,是第四次“春风行动”的一个创举和显著特征。为进一步扩大帮扶救助的覆盖面,构筑更为健全的帮扶救助工作网络,第四次“春风行动”在原有对持有《困难家庭救助证》的低保和困难家庭实施帮扶救助的基础上,建立起上下联动的四级“救助圈”:一是市级救助圈。主要救助由市民政部门统一核发《救助证》的市区9480户困难家庭和低保家庭,按1人户、2人户、3人及以上户等不同户型,每户分别给予2000元、2500元、2800元的一次性救助,救助金额达2397.55万元;二是区级救助圈。主要救助那些游离于市级救助标准边缘的困难家庭,这些家庭的收入尽管超过了低保标准的120%,但是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据统计,这一层面受助困难家庭共3202户,救助金额达441.42万元;三是街道一级救助圈。救助范围扩大到市、区两级救助圈覆盖不到的困难群众,其认定的救助对象达3852户,救助金额达321.74万元,进一步扩大了救助面,使更多相对困难的家庭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社区一级救助圈。他们除了负责落实市、区、街道三级的救助措施外,还对辖区内6459户突发有特殊生活困难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临时的、零星小额的生活救助和其他形式的帮扶,其救助金额达167.2万元,充分发挥了其帮扶救助工作拾遗补缺的作用。从而在全市范围内构筑起一张多层面、全方位、广覆盖的帮扶救助网络,真正建立起“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帮扶救助体系,确保我市没有一户困难家庭不因我们工作的不到位、帮扶不及时而过不下去,在社会各界产生良好反响,同时也得到国家民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杭州构筑四级“救助圈”在全国还是首创,真正实现了对困难群众帮扶救助的全覆盖,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
社会各界献爱心 雪中送炭聚“热能”
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是第四次“春风行动”的一个主要特点。第四次“春风行动”通过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举行市四套班子领导捐款仪式等进行广泛发动,不断在更高的层次上延伸和更广泛的领域内拓展。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捐款,并通过“爱心榜”形式向全社会公布,引起全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共鸣,无论年龄、性别的差异,抑或地位、职业的不同,都成了跳跃在“春风行动”这一主旋律上的一个个音符,共同演奏出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互助友爱”的悠扬乐章,一股股暖流在一个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中涌动,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设在市总工会的“春风行动”捐款办公室,使其成了社会各界人士解囊捐款、汇聚爱心的热点:既有个人解囊捐款,也有单位慷慨资助;既有杭城市民奉献爱心,也有外地人士和驻杭部队官兵为我市困难群众雪中送炭;既有年逾8旬的离退休老干部续谱爱的心曲,也有年轻一代捧出初萌的爱心,从中涌现出一大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伸出帮扶之手、慷慨解囊捐款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市建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的号召,切实加强组织发动工作,该委组织所属单位和外地在杭建筑单位募集的单位捐款额达851.1万元,占全市“春风行动”单位捐款总额的64.1%。
劳动模范获奖不忘回报社会。浙江康莱特集团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李大鹏在医疗科研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获得2002年度市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但他心系困难群众,于今年1月8日把市政府于去年底给予的3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春风行动”,这是我市四度开展“春风行动”收到的数额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老一代共产党人续谱爱民新曲。地专级离休干部章文英得知我市开展第四次“春风行动”的消息后,不顾自己已是80高龄的身体,又一次坚持自己把500元捐款送到“春风行动”办公室。对此她感慨地说:“党和政府已给了我们离休干部很高的待遇,我们理应为帮助困难群众尽一份社会责任。”
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谱写了一曲曲“爱的奉献”的赞歌。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鲍国宝在前三次“春风行动”中均解囊捐款,第四次“春风行动”刚开始,他又通过邮局汇寄300元捐款。江干区兴隆园艺场业主余子明,特地赶到“春风行动”捐款办公室捐款1000元,他感慨地说:“我们搞个体经营的,事业发展了,不能忘记扶贫帮困的美德。”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位退休女士一大早送来1500元捐款,还有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驾着一辆牌号为“浙A·06797”的面包车送来500元捐款,当工作人员问及捐款的原由和联系电话时,一概被婉言谢绝,其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之心溢于言表。工作人员只得记下他的汽车牌照。类似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充分体现出广大干部职工、市民和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众的拳拳爱心和对“春风行动”的鼎力支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点滴爱心汇长河。”据统计,我市第四次“春风行动”社会募集捐款共达1704.55万元,其中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共59407人解囊捐款达393.38万元;288家单位出资捐款1311.17万元,为给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积聚了“热能”。
长效机制暖人心 常年劲吹“四季风”
第四次“春风行动”又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对困难群众实施长效帮扶救助的工作机制,变一年一度的“送温暖”为常年“送恒温”。第四次“春风行动”在进一步完善实施长效帮扶的17项优惠援助政策的同时,出台了缓解困难人员“因病致困”和“因学致贫”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扩大了困难家庭的申报范围,并调整了申报标准,把家庭总收入除去家庭成员4000元年自负医疗费或年6000元及以下子女就读高校的费用后,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家庭列入市级困难家庭;先后出台了《杭州市城镇困难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杭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困难互助救济暂行办法》,800多名患大病重症的困难人员获得了医疗救助,为他们筑起了“抗风险”的又一道防线。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杭州市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暂行办法》,涵盖市区25万名退休人员,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不少企业拖欠退休人员医疗费的问题,从而从制度上保障25万名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待遇;为进一步健全保障低保人员基本生活,第四次“春风行动”作出明确规定,低保对象在享受低保待遇期间就业或务工取得的收入,在一年内不计入家庭收入,继续享受原有低保救助金数额的低保待遇,从而既调动了低保人员就业或再就业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低保人员的“造血”功能,缓解了家庭困难。
着力抓好再就业 帮扶注重“造血”型
第四次“春风行动”,把着力抓好再就业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变单一“输血”为同时注重“造血”型的再就业援助,坚持眼前救急与长远解困相结合,标本兼治,着力从根本上消除困难群众的致困原因。市劳动部门大力组织开发就业岗位共达24096个,其中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430个,灵活就业岗位910个;先后组织33场各类劳动用工专场招聘会、洽谈会,1141家企事业单位献岗腾岗达27860个,帮助1250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5557名。市总工会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阵地,因地制宜举办了32期小型用工洽谈会,组织237家企事业单位提供1704个用工岗位,3844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洽谈会并进行求职登记,其中101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下城区积极探索再就业工作的新路子,他们四管齐下,通过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资金等“四送”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氛围,帮助576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有力促进了再就业工作。
与此同时,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春风行动”拨专款组织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市劳动保障局、总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通力合作,先后举办了近400期各种不同类型技能培训班,2万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分别接受适应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高了劳动技能和再就业能力。郑绍平因企业改制而失业,已过50岁年龄一度成了他再就业的“拦路虎”。在第四次“春风行动”中,他参加了由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举办的“消防监控”免费培训班,并获得了市消防培训中心颁发的“消防监控”上岗证。经该帮扶中心牵线搭桥,在一家省属物业公司上岗。由于工作敬业和有消防监控专业知识,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信任,被委以消防、保洁、维修等物业工作主管的重任,充分展示出下岗失业人员的自身价值。
钱江两岸春风来,千家万户笑颜开。我们坚信,有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有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社会各界的热情帮扶,困难群众一定能渡过暂时困难,迎来幸福美好的明天。(胡大淼)
发挥行业优势 抓好活动开展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主任 朱金坤
2003年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献一个岗位,帮一人就业,送一份温暖,解一家困难”为主题的第四次“春风行动”。由于建委系统各局(办)、指挥部(公司)、各在杭的建设施工、勘察设计、房地产、园林绿化等单位,响应政府号召坚决,顾全大局、讲奉献;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整个第四次“春风行动”,市建委系统和在杭各建设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共捐资892.1万元,占全市总捐款额的53.8%,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捐助任务,为特困职工献上了一份浓浓的爱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思想认识统一,响应号召坚决
市委、市政府第四次“春风行动”动员大会后,我们立即在党委会上专题汇报,认真研究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较好地在四个方面统一了思想。即深入开展第四次“春风行动”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传统美德的有效形式;也是宣传展示杭州、提升杭州城市品位的一个形象窗口。
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大家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有号召,作为政府部门党委要坚决响应,虽然2003年的捐助任务很重,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我们不提条件,有困难自己克服,把开展好第四次“春风行动”,作为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最好检验,把这次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列入建委第四季度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抓好活动的开展。
二、思想发动深入,组织工作过细
为使第四次“春风行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借鉴前三次“春风行动”的成功经验,并针对2003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三个层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发动。一是委系统主要负责人会议;二是建委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动员会;三是在杭建设施工、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园林绿化企业老总或代表动员会,讲清意义,统一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提出要求,抓好落实。在普遍动员的基础上,我们委领导、机关处长和有关办事人员,分别给相关单位领导和经办人员打电话,进行具体督促落实,使主动参与单位比前几次活动又有新的增加。从而较好地保证了捐款额的有效增长。
三、加大领导力度,坚持人性化操作
为使第四次“春风行动”富有成效,我们建立了由建委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有关处室和机关党委负责人参加的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牵头组织开展活动,并将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同时,加强与委系统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统一标准,形成合力。对建设企业的捐助,我们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积极引导,对活动积极参与,慷慨捐助和主动安排职工就业的企业,通过发通报和上“杭州建设网”光荣榜等形式大力表彰。还召开答谢酒会,请捐助3万元以上的66家单位和企业的负责人开会,还特别邀请市委王国平书记、朱报春副书记和市总工会、市直机关党工委的领导为他们颁奖,并合影留念,使他们倍受鼓舞。对个别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适当场合予以提醒,较好地营造了多捐助款项可敬,多安排就业光荣,不捐赠、不安排难堪的良好氛围。
“春风行动”托起我生活的信心
岳王路社区 金鸿潮
自“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使我们低保、困难家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特别是第四次“春风行动”,市领导、机关干部等率先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登门对我们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及时送来了“春风行动”一次性救助金和慰问品,为我们雪中送炭。正是有了每年的“春风行动”救助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帮扶政策,才使我们困难家庭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难关,过上了快乐的新年。
我是杭州电焊条厂内部下岗人员,由于我视力高度近视,曲光度近2300度,为视力二级残疾,单位照顾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月收入510元。妻子曾是杭州肉类加工厂职工,2000年因单位改制而失业,由于她身体差、工作一直比较难找,一家人仅靠我每月的510元收入勉强维持生活。2002年,儿子考上上海出版高等专科学校,虽然全家都感到高兴,但每年5870元的学费,这给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家庭生活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我几次想动员儿子放弃上学,早日参加工作,以缓解生活困难,但看到儿子期盼的眼神,又几次把话咽了回去。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是“春风行动”给我送来了2000元助学款,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我儿子激动得几晚睡不着觉,是“春风行动”圆了我儿子的大学梦。同时,市致公党还与我家结了帮扶对子,每年资助我家1000元学费。
市、区两级领导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非常关心我们困难家庭的日常生活,多次送来慰问品:如非典时期送来肥皂、消毒液、温度计;高温期间送来清凉饮品,电扇及高温电费补助等;元旦春节期间送来棉被、羽绒衣、油、米、干货等年货,让我们和全市人民一起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特别是今年1月市委组织部王金财部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到我家庭进行慰问,问寒问暖,了解我儿子的学业,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多作贡献。我真的很感谢市委、市政府,感谢“春风行动”,是你们在我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吹来了“春风”,使我增强了战胜各种困难的决心,树立了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光明。总之,千言万语说不尽我的感激之情。现在我常常教育儿子,要努力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将来毕业后要回报社会,帮助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目前,儿子在学校表现较好,成绩也不错,曾多次得到学校的表扬。
最后,我代表杭州市所有低保和困难家庭,代表所有“春风行动”的受助者,感谢市、区各级领导,感谢那些伸出援助之手为“春风行动”捐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祝愿你们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