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工会工作论坛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2日

培养工会干部的协调能力

  工会干部由于工作经常与职工在一起,为职工办实事、好事等,而这些工作是须臾离不开“协调”的,所以,理应比一般的职工群众更会协调、善于协调。从某种意义上说,“协调”是工会干部立身处事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工会干部只有注重协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准确地表情达意、协调关系,才能达到化解矛盾、融洽关系、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推动工作之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工资协商成为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工会面临的新课题。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在执行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四不”情况较为突出:企业不愿谈,担心损害自己利益;职工不敢谈,担心被解雇;职工对相关政策不熟悉不会谈;工会组织不健全不好谈。
  工会组织存在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有力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权是工会的根本任务,也是工会主席存在的理由。不为职工说话办事,职工要你何用,职工选你何为?而事实上,工会干部要有地位,有作为,从一个成功的工会干部来看,善于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协调能力强,往往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效果成正比,工会主席勇于、善于与企业主协调,并作出成绩,必然会得到职工的信赖和支持,拥有自身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那么,如何培养工会干部协调能力呢?依笔者之见,协调能力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从工会干部岗位实践中培养和提高。
  工会主席是劳资双方利益的协调者。虽然工会工作定位在职企“双赢”,但就单个企业来讲,劳资双方的对立和矛盾将长期存在。在劳资矛盾中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让大家都能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应当是工会主席追求的目标。因此,工作中更多地应当通过平等协商等人性化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有理有节。企业工会主席不宜直接和企业主发生冲突,而要善于借助地方党委、上级工会的力量,通过矛盾的转移改变自己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使劳资矛盾建立起新的平衡,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促进问题的合理解决。
  建立“调”“训”协作机制。目前,我们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与“训”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其实,工会干部的协调能力的提高,应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要充分研究工会干部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坚持分层次、分重点,不搞“一刀切”、“满堂灌”,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教学,把课堂、书本、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是个大课堂,外地、外单位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不能照抄照搬,要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扬弃”地为我所用,在学习中提高协调能力和水平。
  作为工会干部自身,要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交活动。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实践锻炼,提高工会干部说话和表达能力,以达到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之目的。

(白  云)

  浏览次数:1884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