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声
-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2日
莫把“解答”当“解决”
日前,某企业举办基层职工座谈会,现场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多达60余条,会议组织者也对意见和建议一一作了解答。但是,会议刚一结束,只见会议组织者便将装有会议记录本的资料袋封订得严严实实,然后放入带锁的文件柜。在笔者追问之下,组织者称,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会场上已经解答过了,就没有必要再去解决办理了。
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以前,有些企业曾一度过多追求产值和创收,强调速度和效率,却忽视了职工的幸福指数,欠下较多的民生账。当民生问题越来越被政府重视,很多企业也利用职代会、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征求关于如何重视民生的意见和建议时,职工们从岗位工作实际出发,围绕企业提出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能切实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好主意”、“好点子”。对这些问题,领导的解答头头是道,职工听得热血沸腾,一派热闹景象。但就这些意见和建议可行性如何、被采纳的情况怎样、具体问题怎么解决,对于这些却很少提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因此,要真正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解答仅仅是开始,远没有结束。
解答和落实职工意见和建议是当前抓好民生建设、凝聚人心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征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其目的不只是提高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通过集思广益,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推动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对民生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真研究、梳理各类意见和建议,分主次制定措施,逐件处理。如果是过去欠账的要马上补上;对合理要求及时处理;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制定解决时间表;对于不合理要求,也要讲明情况,说明道理。
(杨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