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总工会深入宣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8日
上城区总工会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通过精准把握方向、聚焦关键领域、创新落实路径,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锻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磅礴的产业工人力量。
精心组织“学”,夯实产业工人思想基础
一是领导带头学。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带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做到逐字逐句研读、深刻领会要义。二是组织集中学。结合全区工会干部培训、劳模工匠创新训练营,组织工会干部和劳模工匠集中学习会3场,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解读,推动四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三是基层广泛学。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50场,在企业部门、工厂车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聚区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让广大一线职工了解大会精神、明确战略任务。
创新深入“讲”,激发产业工人奋斗热情
一是工会主席带头讲。通过工会主席宣讲、谈心得体会、谈本单位在“十五五”规划中的发展思路等,引导一线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增强职工参与感、集体荣誉感。二是劳模工匠深入讲。注重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弘扬“三个精神”深度结合,建强以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为主力的宣讲员队伍,用身边人、身边事上好“上城工人大思政课”。三是“播前10+1”创新讲。在网络直播行业职工间广泛开展“播前10+1”活动12场,通过金句分享、交流互动等创新形式,让网络直播行业职工学有所得。结合“我在工会驿站当站长”活动,由劳模工匠、工会干部在驿站开设理论宣讲“微课堂”30余场次,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间形成浓厚学习氛围。
明确目标“干”,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
一是深化技能形成体系。加强与省劳模工匠学院、区直部门、重点企业、培训院校合作,打通“培训+考证”渠道,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员专项培训、高级茶艺师培训认定工作等,为产业工人提供持续学习与提升机会。二是抓住数字化产业变革机遇。注重对职工“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攻关力、传承力”的综合培养与提升,承办杭州市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开展10场区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三是鼓励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全年培育全国劳模2名、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2名、杭州工匠4名、杭州数字工匠5名、上城工匠19名,建成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1家(省级1家、市级2家、区级18家)。发挥劳模工匠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和“传帮带”作用,助力一线职工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变。相关经验获《杭州日报》头版报道。
精准需求“帮”,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
一是搭建立体宣传矩阵,充分激活法治服务实效。线上深耕微信公众号,推送“以案说法”典型案例,强化法治宣传感染力;线下组建由律师、工会干部组成的志愿团队,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服务,为职工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实现普法与维权精准对接。今年以来,1篇典型案例获《浙江工人日报》刊发,2篇法律服务典型案例荣获全市工会法律志愿服务征文优秀奖,并在杭州日报刊登。二是优化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常态长效开展职工服务保障工作。全年扩面开展新春慰问、高温慰问等活动,惠及职工3.5万余名。分批次组织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惠及职工2.1万余名。开展女职工系列活动88场,惠及职工5500余名。培育打造6家区工人文化宫分点,为一线职工送上“上工有约”“上工学堂”系列公益课程300余场。三是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做好其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今年以来,新业态领域已建会10家,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2万余名。创新打造“主播有话说”解纷平台,通过线上实现远程解决网络直播行业职工劳动纠纷。上线以来,累计解答主播群体有效咨询180余次,协调化解纠纷11起,该案例入选全市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十大案例。区级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动多街道全年开展“上工大篷车”流动服务14场,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等服务,惠及职工1400余人次。面向5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文旅惠民卡,切实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戴菁)
浏览次数: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