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工会工作双向赋能
市总工会举行2025新音台调研成果展评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金秋绽新声,青音颂匠心。“926工匠日”当天,市总工会举行2025新音台调研成果展评活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一级巡视员郑荣新,市纪委监委驻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石俊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工匠学院)院长高丽萍,省总工会、市委党校、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领导,市总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市总各部门、产业工会、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一级调研员,市总工会青年先锋队队员,市总干校老师参加活动。
2023年以来,市总工会创建“新音台”年轻干部调研及成果展示工作品牌,大力推进“匠心逐梦”青年先锋队建设,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发挥生力军作用。今年,市总工会青年先锋队在“顾问”和“导师”的带领下,聚焦“新质生产力与工会工作双向赋能”这一主题,深入人工智能训练师、无人机操控员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细分行业进行沉浸式调研,听职工提需求,向专家学知识,对行业做思考,用智慧解难题,最终凝聚成了25份扎实的调研报告。
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范海霞在点评中称赞说,这次大调研站位“立意远、有高度”,选题“聚焦准、有锐度”,调研“接地气、有温度”,成果“重实效、有深度”,不仅是一次系统深入的调研,也是杭州工会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和时代担当的精彩亮相,更是工会干部敏锐洞察时代脉搏、主动服务发展大局的生动证明。
在今年的新音台调研集中展评中,各小队结合前期调研成果,主动拥抱AI,以沉浸式体验、圆桌座谈等形式,畅想未来工会工作的全新可能,以满满的温度感和强烈的科技感,充分展现了市总工会年轻干部的朝气活力和能力水平。
精度+温度,护航职工成长

新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推动新工种大量涌现,但相关从业人员却面临着学和用不匹配、证书标准不一、社会认同度低等困境。第二小队以“定标准”和“搭平台”两个维度切入,认为工会在未来可以为职工量身打造技能需求预测“导航仪”、职业成长数字孪生系统、跨职业技能账户、新职业孵化实验室和职业尊严共生体系,从而护航新工种职工茁壮成长。

新时代的职工,既要拥有技术的“硬度”和创新的“锐度”,更要追求文化的“厚度”和人心的“温度”。第一小队围绕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畅所欲言,提出了打造用新终端讲好百年工运故事、用直播课讲好劳模工匠故事、深入挖掘平凡人的匠心故事等方式,让工匠精神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
线上+线下,智享精准服务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强大赋能下,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这一工会的主责主业,也必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第六小队聚焦未来工会服务的全新图景展开畅想。他们认为,工会的服务能力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迎来跃迁,从而推动服务内容精准化,服务功能一体化,服务方式智能化,让职工群众尽享、共享、智享工会的优质服务。

未来的工会服务,既需要线上的高效便捷,也需要线下的面对面,心贴心。在第四小队的构想里,爱心驿家这一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窗口,在和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后,既极大地扩展覆盖面,又一体集成工会服务,既深度运用先进技术,又精准匹配职工需求,从劳模工匠、新业态职工,到来杭州追梦的年轻人,都能在爱心驿家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AI+工会,拥抱时代变革
本次展评中,各小队纷纷尝试运用AI技术增强表现力。而作为工会干部,如何在AI时代学好AI,用好AI,乃至管好AI?第三小队为AI时代工会干部的自身建设出谋划策,从“短板”到“引擎”,在借助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工会干部仍然要处理好“远与近”“冷与暖”的关系,既要借助AI技术服务职工群众,更要守好娘家人的“心”。

除了自身建设,AI时代的工会维权同样亟须迈向新阶段。第五小队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变革和职业重构中,工会的维权角色要从传统赛道拓展到全新领域;从工会一家的“单打独斗”发展为联合各方力量的“协同共治”;从遇到问题后的被动维权升级为通过预警机制主动出击,从而以全新的方式保障和发展劳动者权益。
正如省总工会干部人事处处长詹利军在点评中所言,这次调研和成果展示,凝聚了年轻干部深入基层、走入职工辛劳和情怀;体现了年轻干部拥抱科技、拥抱未来的自觉和主动;所形成的高质量调研成果,也展示了年轻干部对杭州社会发展和工会工作思考和作为。
六支小队的精彩展示,生动诠释了“新质生产力与工会工作双向赋能”这一主题。最终第三小队获得本次展评活动金音奖,第四、第五小队获得青蓝奖,第一、第二、第六小队获得新锐奖。
(王钰哲)
浏览次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