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年大桥”遇上“926工匠日”,这里藏着多少匠心故事?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9月26日,钱塘江畔秋风送爽,一座桥与一个节日的“双向奔赴”,在杭州书写下匠心传承的动人篇章。这一天,既是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8周年纪念日,也是杭州第7个“926工匠日”。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弘扬爱国精神与工匠精神,致敬历代护桥人与当代城市守护者,由杭州市总工会、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指导,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中心、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滨江区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匠心守护·百年大桥”主题活动,于当日上午举行,铁路、市政、武警代表、劳模工匠代表、一线职工和青年骨干代表、市民及媒体代表约120人,共同见证这场跨越时空的“匠心之约”。

活动首站是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家在蔡永祥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向这位为守护钱塘江大桥壮烈牺牲的年轻战士敬献花圈。1966年,18岁的蔡永祥为排除铁轨险情、保障列车与大桥安全,毅然扑向危险,用生命诠释了“守护”的重量。“他的精神和历代护桥人的坚守,都是‘工匠精神’最鲜活的注脚。”现场一位工匠感慨道。

随后,大家走进毗邻烈士纪念馆的钱塘江大桥陈列馆。馆内展出的老照片、泛黄的设计图纸、当年的施工工具,静静诉说着这座“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的传奇:1937年,茅以升先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大桥横跨钱塘;抗战时期,为阻敌进犯,大桥又被悲壮炸毁;战后,茅以升兑现“此桥必复”的誓言,带领团队修复大桥,使其至今仍在“服役”。“每一段历史都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匠心,这也是大桥能成为‘百年工程’的核心密码。”陈列馆讲解员的介绍,让在场者对“匠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历史走向当下,活动第二站来到杭州解放纪念碑广场。江风拂面,大桥的钢铁轮廓清晰可见,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匠心传承”在此展开。
“钱塘江大桥不仅是一座工程丰碑,更是一座屹立于时代的精神灯塔。”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铁路、市政、武警与劳模工匠以匠心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钢铁脊梁”。此次纪念活动,既为回顾历史,亦为传承匠心,将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力量。
跨越时空的思念同样动人。茅以升先生家属茅玉麟女士通过视频致辞,分享了茅以升先生主持建桥、护桥的点滴故事,希望这份工匠精神能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下去。视频里的深情讲述,让在场不少人红了眼眶。
随后,铁路、市政、武警一线职工分享日常护桥的真实故事——“暴雨天里徒步巡查桥梁支座”“深夜检修铁轨确保通行安全”“24小时值守监控桥梁状态”,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正是匠心的生动注脚。

活动现场,铁路、市政、武警、劳模工匠代表还联合发布“匠心呵护·百年大桥”倡议书,以大桥构架协作,共筑美好城市;市总工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铁路上海局杭州工务段、武警杭州支队执勤三中队等单位领导,为铁路、市政、武警、劳模工匠和一线职工代表送上慰问,致敬每一位“城市守护者”。
全体人员现场齐声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工匠之歌》的音乐背景下,劳模工匠们手持签字笔,在工匠旗帜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一笔一划间,是对“工匠精神”的承诺。随后,大家在茅以升塑像前合影留念,记录这一重要时刻。
随后,劳模工匠们乘坐大巴缓缓通过钱塘江大桥。车窗外,钱塘江水奔流不息,大桥的钢架结构历经88年风雨仍坚固如初;车厢内,大家轻声交流着护桥心得,“走在这座桥上,更能感受到匠心的重量,也更明白自己的责任。”一位杭州工匠说道。

最后,活动进入最后一站——926工匠公园。这里是杭州工匠精神的“聚集地”,也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公园内,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会长郑荣胜为活动授旗,签字旗帜落户滨江工匠馆,成为“匠心传承”的永久纪念,为杭州“926工匠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劳模工匠们走进926工匠公园与滨江工匠馆,在展示区里重温杭州工匠的奋斗故事,感受“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涵。

“一座桥,连接历史与未来;一种精神,照亮城市发展之路。”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匠心守护·百年大桥”活动,不仅是对钱塘江大桥88周年的纪念,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未来将继续以“匠心”为笔,书写杭州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市劳模工匠协会)
浏览次数: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