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看点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9日
感恩 是一种自救
第一次听来自台湾的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林伟贤先生的讲课时,我觉得很吃惊,他用了半天的时间讲感恩,我当时想:学员(大多数是来自各地的企业家或企业的高层)花几万块钱来听课,是想听到怎么管理企业,怎么能赚得更多的利润,而林先生反反复复讲感恩讲报恩讲慈善和人间疾苦,还让更多的学员了解非洲难民的苦难生活,这有什么寓意呢?
后来和林先生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接触的机会多了,受感染久了,才体会到林先生讲课的良苦用心:他不断地讲感恩,是为了激发、挖掘、发扬企业家内心深处的仁慈之心,充实企业家们的悲天悯人之情怀。因为商人做生意大到企业家的地步,做企业已不是个人的行为,他们的企业已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与更多人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了。感恩情怀能使更多的企业家们,在履行社会层面的义务之外,多了道义上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感恩是林先生教给学员的一种“自保”或“自救”方法,感恩能使这些有一定成功经验的学员们(或成功人士),能清醒地认识自己,避免了自我膨胀,因为人一旦自我膨胀,必然会狂妄,上帝欲让其亡,必先让其狂,而感恩则很好地规避了这一来自“自我”的巨大灾难。
这些讲起来,其实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生存之道,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企业团队中的每个人,感恩是一堂时时要上的课程。我在我的公司里时常讲感恩,并把它列入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三情”中。我讲感恩不是以企业家的姿态要团队中的成员感我的恩,实际上我应该感团队中成员的恩。大家为了公司发展吃很多年的苦,耐很多常人难耐的寂寞,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还走在万里长征的路上。我要带头实践感恩,并且感恩是我永远的课题。
我们现在团队中有些人存在着“长不大”的成长问题,其根源还在于不懂感恩,没有感恩之心,也就多了诸多的苦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阶段性反思一下——自己成长了、有经验了、提高了、有地位了,这些都是谁给自己的?有些人把团队中大家取得的成绩,统统纳入自己的功劳簿:“我很厉害,我给大家的贡献多大,我给团队贡献了多少?!”这是一种思想方式。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尽管我有一定能力,但如果大家看到我有很多的不足而放弃我,我将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和成长”。有这样想法的人,他就会对他人对团队充满了感恩之情、庆幸之情,“幸亏啊,团队给我一个机会,能够容纳我的能力缺陷,能够容纳我的成长。”这两种思维一正一反,必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有感恩之心的人永远是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对待自己的职责,检查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哪里需要改进”。而那些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有问题找借口、推责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很多人对不起他,天天趾高气扬自视甚高。有一个词叫“利令智昏”,当一个人无感恩之心时,他会为了自己的虚荣什么都不顾,这样的人对他人对自己都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时时要怀感恩之心,感恩同事,感恩团队,甚至感恩你的竞争对友,感恩不仅是对他人有益,更主要的是自保自救的一种基本生存之道。
(黄 鸣)
人生中需要把握好的10个“度”
人生游戏如走钢丝绳,关键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不是掉在左边,就是掉在右边,能走到终点的,都是适度平衡的优胜者。为官、经商、做事都是如此。
一、胸怀要大度。大度能容人、团结人,心有多大,天有多大,心有多宽,路有多宽。人切勿小心眼嫉妒人,有多大胸怀做多大事。多交朋友才能成就大业。
二、说话要适度。人生首先要管好自己的一张嘴,祸从口出,话多伤人。对孩子要以表扬为主,对部下要以激励为主,对社会要回报,对朋友要感恩,才能换得平安人生,这是最大的幸福。
三、工作要有力度。工作要提倡吃苦、吃亏、吃硬。工作多投入,办事讲力度,推进求效率,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工作要自我加压,人有压力才有动力,才能铸就业绩,成功人生!
四、事业有高度。为人一世要有成就感。做事要有理想目标,有了高度才能为之奋斗终身。勤业铸政绩,成就铸辉煌,把口碑留给群众,把名声留给子女,把功绩留给历史,后人自有评说。
五、寿命有长度。生命是由每分每秒的时间构成的,这个时间的长短决定寿命的高低。关键要活出质量来,时时都有好心情,年年才有好身体,平日注重生活保健,量变换质变。
六、读书有厚度。人生要多读书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历史使人深沉,学哲学能使人聪明,学数学能使人严谨,学文学能使人浪漫。人的知识结构要博中有专,每个人的文化综合素质要靠多年积累。
七、理论有深度。一个人的理论功底决定他发展的空间,有思想的人工作才能有潜质和后劲。理论有深度,看问题才能举一反三,做决策才能游刃有余。社会上凡是能做大事的政治家、企业家首先必须是理论家,在纷乱繁杂的局势中准确观察形势,预测走势。
八、视野有宽度。人看问题视野要宽,提倡多维视角看问题,才能全面准确、入木三分。人做事思路要广,切勿“钻牛角尖”。视野越宽,道路越宽。
九、办事要有速度。人生去掉少年和老年期,能真正干事业的时间并不长。为此人要善抓机遇,做事要讲速度、讲效率。
十、劳累勿过度。人生无论做官做事都活得很累,都是劳其筋骨,透支身体的过程。要把握好生活和工作节奏,切勿过度劳神伤身体。长年过度劳累,会身心疲惫,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最后积劳成疾。人要学会减压释放,善于放弃、舍得和停止。
(摘 编)
浏览次数: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