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专 稿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4日
我市工会资产管理工作在创新中求发展
 
  近几年来,杭州市总工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确保工会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加强工会企事业资产监管为抓手,以推进工会企事业发展改革为重点,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会企事业资产监管制度,推进工会资产监管工作的创新发展。
  健全工会资产监管机构,提高工会资产监管水平
  2006年5月,市总工会成立了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设立了办公室。工会资产监管委由分管主席任主任,成员由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经济部、保障部、财务部、经审办、人事处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同年11月,市总工会设立资产监管处,作为工会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与资产监管办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工会资产监管委办公室(资产监管处)的主要职责是:(1)对全市工会企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宏观管理、协调服务和检查监督;(2)以市总工会本级企事业出资人身份,对直属企事业资产实施监督管理;(3)代表市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全市工会企事业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市总资管委依照全国总工会有关规定,制订了《杭州市工会企事业资产管理办法》等多项工会资产监管制度,确保工会资产正常运作,实现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市总工会资产监管机构成立后,各区、县(市)总工会和有基层工会企业的产业(公司)工会也相继建立了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或领导小组。全市基本形成了市和区县(市)产业两级工会资产监管网络,监管覆盖面达100%。区、县(市)产业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接受同级工会领导的同时,接受市总工会资产监管委的指导和监督,执行上级工会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
  明晰工会资产产权归属,增添工会企事业发展后劲
  为了保证工会资产的正常运作和保值增值,市总资产监管委从明晰工会资产产权归属等基础工作做起,摸清底数,理顺体制,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2007年9月,市总工会制订了《杭州市工会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和《工会企事业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决定对全市工会企事业单位开展一次清产核资工作。这项工作历时6个月,涉及到14个区县(市)工会、17个产业(局、公司)工会和300余家工会企事业单位,核查内容包括账户清理、财产清查、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和损益认定。清产核资工作分为“发动准备、实施清查、总结整改”三个阶段实施,为确保清产核资的准确性,我们特地聘请了社会中介机构对核查结果进行了专项审计鉴证。通过这次清产核资,从根本上摸清了全市工会资产的家底和价值,理顺了工会企事业资产的隶属关系,明晰了工会资产的归属所有。在此基础上,对工会不动产进行了工会资产产权登记证核发和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升格增编工作。目前,全市区县(市)级以上工会有28家不动产产权登记单位,已办证土地使用面积为7.6万平方米,已办证建筑面积为7.1万平方米。市总工会7家直属事业单位全部升格为处级或副处级单位,其中财政补助单位5家、财政适当补助单位2家。另有企业单位1家。
  产权明晰后,市总资产监管委专门制订了扶持工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专项资金使用的重点是扶持工会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和职工保障、疗休养等事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原则是“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专款专用、不搞平均主义、有偿和无偿相结合”;同时对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审批程序也作了相应规定。该办法的实施,规范了市总工会对本级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运作程序,改进了直属企事业单位资产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市工会企事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开展工会资产营运业绩考核,激发资产使用者的积极性
  为更好地履行工会出资人职责,发挥工会资产使用的综合效益,落实工会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市总资产监管委遵循工会企事业资产“三为”服务方针,以推进工会企事业管理制度创新、资产结构优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责权利相统一为原则,制订了《市总工会直属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工会企事业单位分类考核体系。
  一是确定考核指标。根据8家直属企事业单位不同的资产经营状况和主营业务,确立了3大考核指标:一是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基本指标(净资产、收支结余、公益活动量化指标)、辅助指标(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费自给率等5项财务成果指标),经营业绩考核主要针对以公益性活动为主、兼有一定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如市工人文化宫、市工人业余大学和职工技术协作办公室。二是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利润基数(核定利润指标)、经营财务指标(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等4项指标),经济效益考核主要针对以经营收益为主、兼有公益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如市职工休养院、市职工旅行社。三是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主要是量化的职责和工作任务,适用于管理服务型事业单位,如3个服务中心。以上考核指标属经营财务方面的由资产监管办提出,公益事业活动方面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对不同的考核内容,实行不同的计分办法。
  二是严格考核方法。市总资产监管委对直属企事业的考核主要实行年度目标预报预审制。首先由直属企事业单位按照市总工会的工作要求在年底前提出下年度经营(工作)业绩目标建议,申报的目标建议不得低于前3年实际完成的平均值。其次,资产监管办根据申报的目标建议,以上年度会计决算为基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提出各企事业单位的年度经营(工作)业绩考核方案,提交工会资产监管委讨论确定。第三,考核目标确定后,由市总工会资产监管委主任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考核责任书。第四,资产监管办负责对各企事业单位经营业绩(工作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实施动态监控。年末实施经营考核时,先进入中介审计,然后由资产监管办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对经营(工作)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奖惩的主要依据。
  三是规范收入分配。为激励经营者的积极性,市总资产监管委根据杭州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制订了《直属企事业单位经营者薪酬考核试行办法》,对实行经济效益考核的直属企事业单位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目前只限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待条件成熟后延伸到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经营者的年薪由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和工作目标考核收入3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年薪由资产监管委建议、主席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效益年薪根据考核单位当年实际完成、并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经营效益增加值或净利润两个指标计算确定;工作目标考核收入按年度经营责任书签订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如被考核单位经营亏损,则按规定比例扣减基本年薪。如当年虽未亏损但没有达到效益考核指标的,经营者只能领取基本年薪,并对其下一年度的基本年薪下浮一定比例,差额部分作补赔处理。经营者的基本年薪以现金形式每月平均支付,效益年薪、工作目标考核收入则要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实绩按比例支付。实行薪酬考核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风险抵押金主要用于经营亏损时的赔补。如风险抵押金全额抵补完当年经营亏损或连续两年发生经营亏损时,市总工会将终止经营者和经营班子的经营授权,同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调离手续。
  坚持“两个效益”同步抓,扩大工会组织社会影响力
  在市总工会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市总资产监管委不断加强对工会资产的整合力度,积极发挥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各自优势,大力开发品牌项目,提高工会资产的市场竞争力,使工会资产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大幅提高。
  (一)企事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以经营业绩考核的市工人业余大学、市工人文化宫、市职工技协办3家单位为例)
  1、收入总额稳步增长。3家单位2006年至2008年收入总额连年增长,2008年为1804.79万元,比2007年增长8.19%,是2006年的1.42倍。其中,事业收入总额由2006年的859.68万元跃升至2008年的1030.7万元,年均增幅达9.95%。
  2、资产实现保值增值。2006年末,3家单位净资产总额为2013.71万元,较年初的1486.18万元增长35.5%,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35.5%;2007年末,净资产总额为2096.92万元,较年初增长4.14%,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4.14%;2008年末,净资产总额为2453.06万元,较年初增长16.98%,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6.98%。
  3、工资收入逐年提高。3家单位2007年人均工资收入为6.26万元,比2006年的5.68万元增长10.21%;2008年人均工资收入为6.63万元,比2007年增长5.91%,人均工资收入年均增幅达8.06%。
  (二)为职工服务的能力得到加强,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几年来,我市工会企事业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为职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首创了“工会就业绿色通道”,举办了282场“小型用工洽谈会”,帮助15961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同时,积极开展应急救助和法律援助活动,为350名遭受突发性困难的职工提供应急救助款100余万元;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596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352万元。市职工休养院和职工旅行社两家单位的疗休养资源整合后,优势进一步扩大,2006至2008年共组织接待了疗休养职工33661人次,今年上半年又接待了1100余名劳模和一线职工。200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全国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市工人业余大学充分利用工会网络资源,积极开拓县(市)新的教学点,通过送教下基层、万名职工免费培训等多方面举措,巩固稳定了学历教育,拓展了职业培训渠道。市工人文化宫通过组织开展送文艺、送电影等“送文化”活动和到企业、工地、社区、乡村、校园和军营等单位培训辅导基层文艺骨干的“种文化”活动,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活跃基层企业文化活动。市职工技术协作办公室积极探索“职工技能培训超市”、“职业技能鉴定站(中心)”等工作新模式,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免费举办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和中级电工等多项技能培训,受到广大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好评。
(资管办)        
 
编辑:乐华   浏览次数:2680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