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指导
-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4日
陈永良在“强保障、促和谐”活动示范单位命名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9年11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强保障、促和谐”活动示范单位命名暨经验交流会。这是我市工会组织为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刚才,我们对示范单位和先进帮扶中心进行了授牌和表彰。杭州锅炉集团公司、浙江华兴集团公司、余杭区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和临安市总工会黄文豪副主席等单位和个人介绍了经验,还有21家单位作了书面交流。这些发言和经验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概括起来六个字:真心、尽力、建制。主要体现在,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办事、解难;想方设法创新载体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从建机制入手,确保“强保障、促和谐”活动成为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长效机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振奋精神,更好地推进“强保障、促和谐”活动。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强保障、促和谐”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2007年下半年,我市各级工会根据省总工会的要求和杭州的实际,在全市企业中组织开展了“强保障、促和谐”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推进活动。开展这一活动,对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持职工队伍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切实组织好这项活动,市总工会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专门作了工作部署,明确了活动目标,并把“强保障、促和谐”活动列入了工会重点工作考核。全市各级工会也高度重视这项活动,认真抓好活动的组织落实工作。各区县(市)、产业工会和广大基层工会从改善职工就餐条件、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改善职工文体娱乐设施建设,建立互助保障机制、建立工伤救援机制,落实职工体检和疗休养制度的“三改善、两建立、一落实”目标要求着手,加强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推进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活动受到了广大企业和职工的普遍欢迎,2007年当年参加试点的企业就达600多家。2008年,市总工会认真总结推广试点企业经验,以选树示范单位为抓手,确定了100家活动示范单位,进一步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区县(市)、开发区和各产业工会按照市总的统一部署,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加强协调,合力推进,努力提高企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2543家企业参加“强保障、促和谐”活动。今年,各级工会按照示范引路、重点推进、全面参与、网上申报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扎实地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到10月底,全市开展活动企业达7726家,比上一年翻了两番,占到全省参与企业的45%。在这7726家企业中,已改善职工就餐环境的企业有5934家,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的有5191家,改善职工文体娱乐设施建设的 有4999家,建立互助帮困机制的企业有5435家,建立工伤救援机制的企业有6068家,落实职工体检和疗休养制度的企业有5083家。回顾我市“强保障、促和谐”活动,主要有四个特点:
1.思想认识统一,组织领导到位。各地区各产业工会高度重视“强保障、促和谐”活动,把活动与推进企业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结合起来;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结合起来,普遍制订了活动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参与企业。同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专门人员,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2.企业积极参与,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区各产业工会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实际,积极探索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协作、工会推进、企业运作的工作格局,切实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不少企业把参与“强保障、促和谐”活动作为凝聚职工人心,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高度重视,积极投入,精心组织,完善举措,不断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不断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不仅使企业职工生活后勤设施得到了改进,而且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3.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工作内容。各地区、各产业工会把“强促”活动与工会全局工作、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创新载体、体现特色,使活动在工会整体工作中相得益彰、互为促进。淳安县总工会把活动与企业温馨家园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当地工会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工业工会把活动贯穿到企业搬迁工作之中,通过搬迁提升职工生活后勤设施的水平;萧山区总工会把活动列入到企业升级和文明单位评比中,把发动倡导与企业自身利益结合起来;临安市总工会把活动上升到全市工作大局的高度,成为临安市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4.各方密切配合,活动成效明显。各地区、各产业工会和试点单位加强配合和协作,从职工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职工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了一大批先进试点企业。去年,浙江华兴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浙江省“强保障、促和谐”活动示范单位,今天,市总工会又命名了100家市级活动示范单位。这些先进示范单位,为全市深入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提供了学习榜样、确立了参照标杆。
我市“强保障、促和谐”活动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是各级党政重视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配合协作的结果,也是各级工会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总工会对各级党政领导,对相关职能部门和辛勤工作的各级工会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活动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活动开展不平衡,个别地区和单位思想认识不统一,工作措施不到位,进展比较慢;统筹兼顾不够好,有的单位还没有把活动与工会其他工作联系起来,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活动成效不明显;整合资源还不够,有的地区和单位把活动当作是工会自己的工作,与政府部门缺少有效的配合,也没有很好借用政府、企业的资源,影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强保障、促和谐”企业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推进活动,是工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工会突出维护职能、保障职工切实利益的实际行动。全市各级工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强保障、促和谐”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深入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和谐企业氛围,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企业建设,说到底就是不断地协调解决企业与职工之间利益关系问题的过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涉及企业经营管理、职工权益保障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发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就必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而生活后勤保障则是职工最关心、最感受深刻的实际利益,必须认真加以改善和提高。可以试想一下,职工群众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就餐、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地方居住、出了工伤得不到赔偿、生了疾病无钱治疗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与企业同心同德,怎么可能与企业和谐相处。所以,改善职工生活后勤设施,不是一个小问题,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件必须花大力气抓好的重要任务。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保证。同时,劳动关系作为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社会经济关系,对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了,社会和谐稳定才有保证,反之,和谐社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就是要改善和提高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条件,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就是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各地区、各单位要推进企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来把握、来开展“强保障、促和谐”企业生活后勤保障推进活动。
2.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是工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包括决战工业和服务业优先等等。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为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强促”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职工的和衷共济是不可能的;企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没有职工的积极性也是不可能的。无论从企业来说,还是从社会来说,职工群众永远是主力军。只有真正把职工生产生活问题关心好、爱护好,职工才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才能使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也才能得到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企业和职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所以工会通过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使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关爱,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真心真情,这对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衷共济渡难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是工会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的需要。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职工生活后勤保障设施还不完善,机制还不健全,职工应有的福利待遇难以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是职工的民生问题,更关系到职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需要工会站出来为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开展“强保障、促和谐”活动,切实改善职工生活后勤设施,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改善职工民生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重要任务。如果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困难解决不好,“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就成为工会维权工作的笑话。在解决职工生产生活问题上,工会必须有所作为,这既是工会性质决定的,也是党政所想、职工所盼、企业所需的。参加这次会议也使我回忆起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工会开展的生活后勤一条龙竞赛,活动相当火热,相当有成效。当时的背景是由于经受了十年浩劫,百废待兴,各种生活后勤设施的欠账较多。但后来碰到了企业改制等情况,活动就停了下来。现在中央强调和谐社会,又给工会为职工说话办事带来了条件和机遇。当然,现在和上世纪80年代比,工作的对象、工作的方法、工作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级工会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把“强促”活动放到保障职工民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增强开展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采取有力措施,明确任务目标,进一步推进“强保障、促和谐”活动的深入发展
今年是“强促”活动三年目标的第二年,也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民主促民生战略的重要一年。各级工会要采取有力措施,明确任务目标,进一步推进“强保障、促和谐”活动深入开展。
1.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市总工会“强促”活动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分析活动开展情况,研究对策措施,指导全市企业开展好这项活动。各区县(市)、开发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也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活动中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各级工会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给予一定的人员、经费保证,确保活动有人管、有人抓、有经费保障。市总工会打算在适当的时候,再命名100家示范单位和开展“最佳职工食堂”、“最佳职工宿舍”、“最佳职工互助会”等评选活动。
2.加强组织协调,做到“三个结合”。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把“强促”活动作为保障职工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考核之中,积极推动建立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工会推进、企业运作的工作格局。同时,各级工会下一步深化“强促”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效结合起来,纳入到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必备条件进行部署、考核,今后还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去;二是与“三级联创”和“合格职工之家”评比结合起来,作为增强企业工会活力的重要内容;三是与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结合起来。
3.突出工作重点,明确任务目标。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我市“强促”活动已有了坚实的基础。下一阶段的活动重点是以下方面:一是以中小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为重点群体,推动“强促”活动开展;二是要在面上推进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有所区别的原则推进开展,积极探索行业性、区域性“强促”活动的方法和思路。三是加大扩面力度,力争在2010年全市80%以上的规模企业、40%以上的中小企业开展此项活动。
4.创新优化载体,因地制宜推进。各地区、各产业要围绕“三改善、两建立、一落实”内容,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企业实际,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创新和内容创新。一是坚持载体创新,体现特色。如创建职工温磬家园活动、评选最佳食堂宿舍和职工生活后勤规范化达标竞赛等,体现活动特色,丰富活动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提高保障水平。在设计活动载体时,要注重与政府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活动成效。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企业规模大小、生产经营情况、职工生活后勤实际需求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各类企业的推进内容、推进目标,分类指导推进,不搞一刀切。三要坚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既要坚持以往开展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的有效做法,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形势发展和企业特点,积极创新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的内容、办法、机制等,使活动常抓常新,保持活力。四要坚持职工为本,注重实效。要坚持以职工需求、职工满意为标准,从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后勤保障问题着手,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使“强保障、促和谐”活动成为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的有效平台和抓手。
5.典型示范引路,营造良好氛围。“强促”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市)、开发区总工会和各产业工会抓试点、克难点、创亮点,树典型,推出一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先进企业。各级工会要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包括今天大会介绍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借鉴,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把为职工服务落到实处,把企业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上树立起来,推动“强促”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活动的宣传报道,为活动提供有力的舆论引导。
同志们,“强保障、促和谐”活动是有阶段性的,但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浏览次数: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