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采荷一小工会组织教职工春游乌镇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2日
  5月,阳光和暖,微风拂面,采荷一小工会组织教职工前往乌镇春游。
  乌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美誉。步入东栅,石巷、老屋、雕梁一一映入眼帘。河中橹声咿呀,飘过一艘艘乌蓬小舟,数年前,纵横的河道是家家户户走亲访友、赶集贩物的必备交通。外面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这里还记载着古往今来时代的变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文学巨匠茅盾生长于乌镇,他曾在《大地山河》中描述:“……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郡就是水闽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欺乃,飘然而过……”。现今,茅盾纪念馆正中央立着茅盾握笔沉思的半身铜像,“有志竟成”的匾额高悬其上。家塾内简单陈设着几张桌椅,文房四宝摆放于桌上,这是幼年时期的茅盾和他的堂兄弟读书习字的地方,一路参观而过,似乎更加领悟到《林家铺子》、《子夜》的创作源泉。
  相传,乌镇是“来过,未曾离开”。乌黑的青瓦檐,参差的石板道,深色的木桩伫立两旁,百年来静静注视着来往的客人。店铺陈列着乌镇特有的姑嫂饼、三白酒、乌青果,染坊里一块块蓝印花布在杆头摇曳,巷角的古戏台上唱响了桐乡花鼓戏的曲声,颇有一番“晴耕雨读”的情怀。
  短暂的一日春游,让大家暂别城市的喧嚣,归于水乡的宁静。在这里,一代巨匠茅盾先生的文情,江南水边原住民的热闹,民间艺术蓝印花布的柔软,海棠糕、姑嫂饼的香甜令人流连不止。那一天,我们带走了记忆,留下了时光。
  (冯红骄)
  浏览次数:1171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