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0日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研究需求理顺情绪
俗语说:气顺则劲足。理顺职工情绪满足职工需求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主观体现。影响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工作的顺逆,生活条件的高低,健康状况的好坏等等。人类社会活动的一般规律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人们的情绪与人的需求和其满足程度密切相关,当人需要的期待值与实现值相一致(或坚信期待值能转化成实现值)时,人们便会因需要相对满足而产生愉快的感情体验,表现出高涨、饱满的情绪。反之,就会使人的生理或心理机制失去平衡,情绪就会低落。因此,情绪对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存在着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理顺职工情绪,而理顺情绪要从研究需求着手。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方面,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个人理想。衣、食、住、行和健康为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安全是指人身安全、物质保障和社会环境的和谐而感情、爱情、社交是人们的归属需要威信、荣誉、实现理想是尊重和个人理想的需要。职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来源于需要,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需要具有层次性、动态性和全方位性。如同吃饭一样,能够吃饱是第一需要,而吃饱后的第一需要则变成了吃好,第二是营养、第三是档次。每个人由于个性的差异、经历的不同,处境的不一样,他们的需要也是不同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需要在不断的变化和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深人的调查研究,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发现职工的不同需要,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采取恰当的引导和激励方法,来激发职工的情绪,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笔者通过调查资料获得当前职工需要的特点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1、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积极向上。2、国家和单位发展倍受关注。3、较积极地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形势。4、深化改革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声。5、求富裕、求平安、求和谐是当前职工最大需求热点。6、文化娱乐需要强烈。7、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蔚然成风。8、新的时尚追求渐成“气候”。我们客观地看到当前人们的需要内容是多样且分散,但追求的目标相对集中,最期盼的追求是工作单位、工作岗位、收入待遇上升。需要的心理崇尚务实,需要的满足取决于利益导向。应该看到,职工大多数人理解、期盼改革,但又不愿支付前期改革成本的“两难心理”比较明显。职工中学文化、学技术欲望强烈,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但“非主流”的“非倡导性”的娱乐活动仍有一定市场。
调节需要,是理顺人们情绪的必要方法,调节的过程,就是物质利益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过程。调节就是合理的满足,要耐心的解释,积极地引导和善意的批评帮助,使职工的思维轨迹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从而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理需要的满足是通过物质来实现的,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第一需要的情况下,物质是激发人们积极性的一种诱因,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努力地满足群众合理的物质需求。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而精神上的需要相对来讲是一种高级的需要,它比物质需要产生的动力更持久。因此,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职工把单位(社会)需要作为个人需要的函数,把个人需要融进社会需要和单位需要之中,在单位需要的不断实现中满足和发展个人需要。这种需要的升华需要内涵的深化其实现的基本途径就是我们经常谈的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通过“疏导、灌输”的方法,来提升职工的阶级觉悟、思想情操和行为规范。这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
疏导、灌输,主要一是对职工进行利益诱导,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把职工对切身利益的本能追求引向单位的目标。在实际的工作中唤起、强化、升华职工潜在的高级精神需要,使其把实现个人需要寄托在单位需要期待值的实现上。二是以创建文明系列活动为抓手,以各项专题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积极的需求氛围,来提升职工的需求,使职工在不断地努力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三是评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正的社会评价,在评价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为什么“理解万岁”的口号风行全国,理解的实质就是一种公正客观的社会评价,它可以激发人们发现自我价值,激发人们主人翁意识,可以使人们产生新的精神驱动力。而评价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辩证地运用“激励”的方法。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支配行动。由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每个职工都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家庭环境、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生活状况、生理素质、心理状况等都各不相同,决定了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同时,人们的各种需求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并且随着所处的社会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就一定要以人为本,不断地用马列主义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和谐社会的理念去研究人的需要,合理地满足人的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提升人的需要,理顺人们的思想情绪,从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使人们快乐而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栾建明)
浏览次数: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