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稿
-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24日
在革命和建设中奋勇前进──杭州总工会80年巡礼
今年是杭州总工会成立80周年。80年来,杭州总工会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中孕育成长
杭州工人阶级是在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兴办的近代工业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到1919年,全市产业工人已发展到2万余人,成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为了国家的兴亡,纷纷组织起来,中华大地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920年,杭州工人倪忧天、徐梅坤、陈豪谦等人发起成立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通过了《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草章》,选出了领导成员。同年12月,“互助会”创办了工人刊物《曲江工潮》(半月刊),并开办了工人补习夜校。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不仅是杭州最早的工会组织,而且也是我国第一批出现的现代工会组织之一,它揭开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杭州工会组织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杭州地方组织建立后,十分重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1922年10月,杭州共产党小组成员沈干城在闸口铁路机厂创办了工人自修学校,在夜校中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骨干。1923年3月初,共产党员倪忧天邀请武林、弘文印刷厂和《全浙公报》的排字工人成立了“杭州印刷工人俱乐部”,会员很快发展到150余名。1925年7月,沈干城领导杭州闸口铁路机厂工人在原工人俱乐部的基础上建立工会。工人们利用晚上时间学文化、论时事、排演戏剧,影响较大。同年8月,医专学生童志沂与杭州虎林公司织绸工人组成了杭州机织总工会。参加工会的有17家工厂的2000余名男工人,分成212个工会小组活动。
随着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杭州工人运动不断趋向高涨。这种局面引起了军阀政府极大恐惧和不安。为了阻止工人运动的发展,盘踞在江浙一带的军阀孙传芳采取种种高压手段对付工人运动,但是,杭州工人阶级并没有被吓倒、退缩、屈服。1926年10月18日,中共杭州地委发动进步团体在湖滨公众运动场召开市民大会,会上,宣告成立杭州总工会,由此揭开了杭州工会运动新的历史一页。
在大革命时期,杭州总工会发动工人群众大力支援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在浙江、杭州的统治,积极投入为反对压迫、剥削,改善工人政治、经济状况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当时,浙江还没有统一的工人团体,杭州总工会除领导本市的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外,还担负起指导、协调全省工人运动的任务,帮助全省一些地区建立工会组织。
正当北伐战争发展到长江流域并准备向北部推进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进步工人、青年。杭州也发生了“三·三0”反革命事件和“四·一一”反革命政变,党组织和工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中共杭州地委重新组成了地下杭州总工会,在地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会组织的整顿和恢复工作,还每日出一份油印的《工人通讯》刊物,号召工人团结起来,继续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国民党反动派企图以“御用工会”、“黄色工会”等来控制工人运动,却遭到了工人阶级的坚决抵制。
抗日战争爆发后,杭州工人阶级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地投入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经过全民族八年的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一百多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又悍然挑起内战,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并加强对国统区的独裁统治,操纵黄色工会,以控制工人,压制工人运动。面对国民党政府的独裁腐败统治,杭州工人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接连不断地发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纷纷组织开展护厂、护路、护车、护桥的斗争,最终迎来了杭州解放。
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会组织也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1950年2月2日至7日,杭州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在市工人俱乐部隆重开幕。大会的中心内容是继续贯彻生产第一的方针,为维持和发展生产,巩固和发展工会组织而努力。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谭启龙,杭州市委书记、市长江华出席开幕典礼并讲话,省总工会筹委会主任林枫作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李代耕致开幕词并代表市总工会筹委会作《杭州市总工会筹委会八个月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工作报告。省政府办公厅、工矿处,省、市民主青联、民主妇联,浙江日报,市公安局、市工商联等14个单位的代表向大会致词祝贺。全国各地38个省、市工会来信、来电或送来锦旗表示祝贺。大会选举产生了杭州市总工会首届委员会,李代耕当选为主席,金铃(女)、胡天民当选为副主席。
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浙江省总工会的领导下,杭州市总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投身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面对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各级工会坚决支持和协助人民政府接管城市、管好城市,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开展生产自救,参加抗美援朝,参与民主改革,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对人民政府的每一个号召,无不热烈响应,积极参加。这一时期,全市工会开展的劳动竞赛轰轰烈烈,先进模范风云际会,工会组织不断壮大,工运事业蓬勃发展。
1953年,杭州各级工会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以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广大职工积极动脑筋、找窍门、提建议、搞革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不断突破旧定额,创造新纪录,全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运动一浪高过一浪。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杭州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在全市掀起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广大职工建设新中国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交通运输、基本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从主要工种到辅助工种,从工人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一线工人到炊事员、保管员,从工交行业到文教卫系统都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先进者勇往直前,后进者奋起直追,先进事迹不断涌现,先进生产(工作)者队伍日益壮大。
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杭州各级工会坚持经济建设,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广大职工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克服生产上、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以主人翁的态度努力生产,勤奋工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作出重大贡献。以办“五好”企业、创“五好”班组、做“五好”工人为内容的“五好”竞赛和以“会诊、攻关、献宝、表演、讲座”等为形式的职工技术协作“夜市”活动在全市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这一时期,由于受到错误批判全总领导人李立三、赖若愚的影响,杭州工运领域也出现了“工联主义”、“经济主义”、“工会消亡”等错误思想,工会事业几度受到挫折。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杭州工会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工会组织瘫痪,工会工作停顿。197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和健全工会组织的精神,中共杭州市委确定以杭州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市总工会主席胡天民为主,开展整顿健全工会工作。但是,由于帮派分子的百般阻挠破坏,杭州市工会整顿健全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开拓前进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随着“四人帮”的覆灭而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也为杭州工会迎来了新的春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杭州各级工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工会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开拓前进。
深入开展劳动竞赛。20世纪80年代,全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提合理化建议从国有、集体企业延伸到乡镇、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从生产领域拓展到管理领域,从一线职工发展到管理人员,从完成生产任务转变到注重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全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活动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扩大领域,充实内容,创新形式,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考核体系也从评分记优发展到市场认可、社会承认、企业满意。进入21世纪,为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全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提合理化建议更加注重科技含量,强调科技创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带头人、“名师带高徒”、“技能培训、技能帮带、技能竞赛、技能晋级”等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全市各级工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稳定大局、稳定职工队伍出发,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推进改革中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改革中,全市工会坚持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原则;坚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原则;坚持促进生产,维护稳定原则;坚持大胆试点,稳步推开原则。大力宣传企业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积极为改革鸣锣开道;教育职工站在全局立场上,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关系;发挥职代会在企业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企业各项改革方案和重大决策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在维护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在维护中促进改革。面对一些企业因经营不善、经济效益差实行关停并转,部分企业出现职工停工、集体上访等突发性事件,各级工会一方面加强深化改革的宣传和教育,一方面积极反映职工群众正确的合理的意见、要求,理顺职工情绪,化解好各种矛盾,稳定职工队伍。多年来,在市委领导下,各级工会参加同级党委和政府(行政)设立的工资、物价、住房、医疗、企业改制、劳动用工、职工教育等有关专门机构的领导工作,通过参加改革领导机构、改革改制协调会等途径,反映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职工的合理诉求,参与处理改制遗留问题引起的矛盾。
切实推进民主管理。20世纪80年代,各级工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同步深化民主管理工作,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市职代会制度从大中型企业发展到小型企业,从全民、集体企业发展到承包租赁企业。许多企业职代会的工作重点从解决职工生活福利问题转到审议企业重大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审议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分配、流通等各个领域。进入90年代,各级工会加强了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集团,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类型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的探索,全市企业民主管理呈现多种形式。90年代后期,依托工会设立职工持股会作为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市试点进行,并取得较大发展。从1999年开始,市总工会在国有、集体和国有控股企业试点推行厂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此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工会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拓展民主管理新领域。
全面增强维护力度。大力实施送温暖活动和“春风行动”,从1989年开始实施送温暖活动,到1994年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再到2000年延伸为“春风行动”,全市各级工会不断加大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力度,并逐步形成“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动态管理机制,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是“春风行动”的开展,做到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从1985年开始,全市各级工会按照“国家监察、行政管理和群众(工会组织)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体制,不断改善职工劳动保护设施,积极开展安全卫生监督检查,认真参与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参与劳动保护设施和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的审查和验收,广泛开展劳动保护安全月活动、“创全面安全合格班组”、“安康杯”竞赛等各项活动,推广使用“一卡一书”,建立健全职工安全卫生监督员队伍,努力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法律机构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服务活动定期开展,社会化复合维权机制开始形成,劳动争议处理积极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到推行,“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全面推开。加强工会源头参与,认真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从1991年到2005年,市政府与市总工会举行了8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了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
不断提高劳模待遇。全市各级工会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劳模(先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各项待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市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劳模伟大”的社会风尚。为服务好劳动模范,各级工会建立健全劳模(先进)档案,组织劳模(先进)赴全国各地休养观光,安排劳模(先进)体检,走访慰问劳模(先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模(先进)联欢活动。多年来,杭州市出台劳模(先进)晋升工资、发放补助、医疗报销、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等众多政策,不断改善和提高劳模(先进)各方面待遇。
积极推进自身建设。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逐步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的格局,不断创新工会组建模式,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私营企业工会逐渐成为新经济组织工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职工之家”建设深入开展,非公企业规范化建设由“一个班子、一块牌子、一个印子、一个台账、一次活动、一个工会经费账号”的“六个一”标准发展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护到位、活动正常、企业支持、会员拥护”的建会、建制、建家并举,党建带工建“三级联创”活动成效初显,基层工会主席直选、会员群众评议基层工会工作试点进行,基层工会活力不断增强。机关思想作风进一步转变,各级工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机关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党风廉政责任、重点工作目标考核、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先后开展“创优良业绩、树公仆形象”教育活动、争创满意部室(窗口)活动、“为职工服务、让职工满意”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市总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80年风雨历程,80年光辉岁月。实践证明,杭州总工会的80年是团结依靠工人阶级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艰苦奋斗的80年,是工会事业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80年,是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的80年。杭州工会明天更加辉煌!
(政研室)
浏览次数: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