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13日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改革工会的运行机制
聂党生
研究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关键是要把中国工会的优势转化为实力,把实力转变实效。这就要求各级工会必须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找准最佳着力点。新时期,工会的传统运行机制如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转换和改革,已成为摆在工会组织面临的迫切任务。新时期的工会运行机制,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要求,清理和抛弃一些传统的东西,创新工会的运行机制。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这个中心,在凝聚力量上下功夫
多年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工会在决策时,还是习惯用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政治标准看问题、作判断、定原则,由此而出台一系列指导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忽视、淡化了工会作为劳动者权益的代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赋予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主体之一——劳动者代表的地位,这样就使工会的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越来越突出,工会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唯政治性”的思维定势,难以适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清理和抛弃,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强化经济意识。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着眼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切职能和工作都必须全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抢占发展先机意识,克服工会工作干多干少一样,干与不干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不断增强工会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紧紧围绕“十一五”计划的宏伟目标,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进一步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为发展经济再立新功。因此,工会在组织职工群众开展活动时,必须坚持讲究效益的原则,对有助于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活动,要卓有成效的组织开展。而无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花钱买名声、摆花架子、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能干。要着眼于生产力发展的全局和企业在竞争中的发展,以市场为取向选准工会履行各项职能的角度,使工会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在固本强基上下功夫
工会工作的实践证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扩大工会的覆盖面;只有切实维权,才能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只有扩大工会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的凝聚力,才能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提供坚实的基础。
要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会组建工作的重要性。要准确把握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职工队伍结构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乘势而上,积极拓展组织网络;要在加大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会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新兴产业领域及外资、私营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中组建工会,发展会员的力度;要突破单位用工形式的制约和小型非公有制企业、跨国集团和连锁企业建会的难点,积极探索会员流动状态下的动态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进一步扩大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
要把坚持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要突出重点职能,压缩工作总量,分清各级职责,改变过去工会职能“大而全”职责“交叉行”的现状。在工作内容上,要由遍地开花向突出重点方面转移。工会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但必须围绕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开展工作,不能漫无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起捡,抓不出名堂,理不清头绪,看不出实效。在维权中,要力争做到敢于维护、主动维护和及时维护,切实履行起代表和维护的职责。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在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上下功夫
工会应转变领导方法和指导方针,上级工会必须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取消一切不合时宜的“行政化”指导方针,切实减少对基层工会的指令性任务,大力减少会议、文件、报表,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以合并召开的会,合开,一天的会,半天开完。不搞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验收和无实际效果的各种竞赛活动。要把分类指导、典型指导、政策指导和依法指导作为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的主要指导方式。要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注意防止和克服“行政化”倾向,转变工作作风,面向基层,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上,狠抓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经常深入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中去,根据企业和职工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分类指导,增强上级工会为下级工会服务的意识。要把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化,深入研究在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多样化需求的实现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办职工之所盼,帮职工之所需,为职工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说话、办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增强为基层服务意识,为职工群众服务意识,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拓宽工会工作创新的领域,在实事求是上下功夫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用之于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中,在工作职能上,工作对象上、工作方法上,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整合提升工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领域,是各级工会在新时期、新阶段亟待实践的重大课题。
要克服工会传统活动方式的重“虚”轻“实”,开展工作,方式方法“老一套”现象,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会在活动方式上的创新与发展。要克服过去开展活动,偏重“轰动效应”,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为竞赛而竞赛,为宣传而宣传的不良现象。要杜绝一些单位平时工作拖拉,不细不实,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时,却加班加点,赶制报表、台账,伪造数字,大肆弄虚作假现象。随着形势的发展,主题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应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活动方式,要注重实效性、体现多样化。为此,必须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在机制建立上,应由零散的工作机制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要通过建立健全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目标责任体系、运行载体体系、政策保证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体系,努力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作有序、务实高效工作机制。二是创新活动方式。在活动方式上,要由单纯活动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树立工会工作也是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借鉴先进理论来创新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三是创新观念。在思想观念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改变过去等文件、靠经验、凭直觉的传统工作思路。树立维权意识,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创新意识,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会工作的根本标准;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工会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工会工作的活力,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唯有改革运行机制,工会组织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树立起工会组织的新的良好形象。
浏览次数: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