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职工之声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17日

“比”的随想
晓  冬

   日前,某单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位党员在分析自己的思想认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贡献要与功臣比”;“待遇要与职工群众比”;“工作要与先进比”。就是这简短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人所应有的正确的比较观。回味这三个“比”,笔者觉得意味深长,感触颇多。
    人自来到这个世界,就处在“比”的心态与环境中,为“比”所推动,为“比”所困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喜欢横向比,纵向比。不同的人生观,有不同的比较观。有的人喜欢与人家比财富,比钱多钱少,这样的比,越比越感觉到自己不如人家。有的人喜欢比收入,一有机会就会议论哪个单位收入高,福利好,哪里的奖金多,待遇好,越攀比个人收入,干劲越不足,根本无心钻研业务。有的人喜欢比政治的得失,看到周围的同志提拔了、调动了,就埋怨组织上冷落自己,把个人职级的升降、政治上的得失看得高于一切,等等。因此,不同的比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与过去比,与差的比,比出的是满足感;与好的比,常常会牢骚满腹,丧失信心。不少反面案例说明,只因是在错误的比较下,助长了某些人的享乐主义抬头,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我们共产党人应提倡正确的比较观。首先,贡献要与功臣比。从我党历史看,无数英烈为追求真理,抛头颅,洒热血,取得了新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所作的贡献与先烈比又算得上什么呢?新时期劳模徐虎、李素丽、许振超等等,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等,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是功臣,我们与他们比,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呢?第二,待遇要与职工群众比。正确看待自己的待遇,做到知足常乐,知足常进。党和政府时时都在关心特困群众,关注弱势群体,我们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街串巷,深入基层,看到社会上还有不少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低薪收入的群众,他们正需要我们伸出同情之手,帮扶之手,与他们一起共渡难关。如果我们与他们比,就会感到满足,会催人奋进,会比出责任。第三,工作要与先进比。工作上和先进人物比,就会越比越感到自己的不足,不如人家,就能从中找出差距,志存高远。


“规则”的启示
文  宝

   

    曾读过一篇文章:有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去一家餐馆打工。老板定的一条规则是餐具必须洗刷七遍。这位留学生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洗七遍与洗五遍似乎没什么区别,于是他只洗五遍。一次,老板用测试纸测试餐具时,发现他洗得不够标准,经询问知道他只洗了五遍。老板就对他说,我不喜欢不按规则做事的人,把他辞退了。以此为由,他的房东让他退了房子,他所在的大学也把他劝退了。这位留学生只好到另一个城市另谋发展。
    这件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干什么事都要讲究规则。如果人们都不按规则做事,那么社会就会乱套,形成无序竞争,就会阻止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做事一定要遵守规则,以规则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联想到安全生产,企业都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怎么样呢?有的挂在墙上操作人员却熟视无睹;有的考试时虽已背过但作业时却不遵守;有的根本就不按制度作业。以上种种现象使违章行为不断出现,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是事故禁而不绝的根源。怎样使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使广大职工自觉遵守,使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我们不妨借鉴上面的做法,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制定关于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细则,谁违反了制度就按考核细则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把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唯有这样才能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浏览次数:1173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