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15日
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潘 青 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党的正式会议和文件中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三个文明,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临安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强市名城胜地建设,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融洽社会关系,优化发展环境,调动好、保护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蕴藏着的巨大发展活力”。工会作为党领导下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建设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大有可为。
一、 加大组建力度,将社会各阶层团结在党的周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我国农民队伍迅速分化,他们中有的成为农民工,有的成为智力型职业者,有的则成为集体企业管理者和农村社会管理者,已经成了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要素处于不断分化之中,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将社会各阶层统一组织起来,这关系到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大小和人心向背,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工人阶级群团组织,有义务、有责任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大力加强工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组建力度,创新各项体制,推进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扩大工会的覆盖面,尤其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兴产业行业中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临安市总工会近几年来,重点抓了经济开发区、旅游、建筑、特色一条街、商贸等新兴产业行业工会组建力度,到目前为止共组建工会793家,覆盖企业1670余家,工会会员达6万多人,把各类职工群众广泛地团结到工会组织中来,把各类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各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完善维权机制,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而又绕不开的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我们国家目前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最不稳定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健全完善机制,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根据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临安市总工会着重抓了以下五大机制建设:
加强源头维权机制建设。通过市政府与市总工会举行联席会议的形式,参与相关政策的制订,反映职工的呼声,从源头上、政策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2004年12月30日,临安市政府与市总工会举行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听取了市总工会的工作汇报,市政府也向工会方面介绍了政府的主要工作,同时就市总工会提请的筹建“市失业职工再就业基地”、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制度等6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协商,在会上都得到了妥善和圆满地解决,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工会作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的职工方代表,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全市26个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都成立了三方协调组织,积极推动三方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一些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强法律援助机制建设。积极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办好63812346职工维权热线,组织维权监督员走访企业和职工,认真对待每一次职工的来信来访,积极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指导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为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职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加强职工劳动保护机制建设。工会要把维护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最大的维护。每年市总工会会同安监局对全市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大检查,积极参与安全事故处理,使职工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地维护。积极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推行“一卡两书”制度,在提高企业主安全生产意识的同时,促进广大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的提高。
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工会要着力加强非公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工作,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方案、办法、制度等需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方可实施,企业重大决策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等必须纳入厂务公开的内容中去。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方面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书,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些维权机制的健全完善,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努力保持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开展“春风行动”,让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尤其要特别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和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在全社会大力提供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工会是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各级工会干部都是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我们要善于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他们关注的难点和热点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善于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努力协助党政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
在临安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总工会以“春风行动”为总抓手,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就业权益,提出了对困难职工群众“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的工作目标。我市“春风行动”开展以来,共募集资金1346.7万元,先后对17108人次进行了帮扶,发放帮扶资金802.63万元。主要开展了以下五项活动:①每年都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对全市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动态档案,共拨款342.62万元,送温暖15233人次。②实行“特困证”制度。对特困职工进行常年特殊救助,并享受17项优惠帮扶政策,共发放特困证210户,发放金额46.75万元。③开展大病救助。“因病致贫”是困难职工群众生活陷入困境的最大原因,几年来共对141户大病重症职工实行了应急性救助86.6万元,同时又推动出台了《临安市劳动模范医疗补助暂行办法》,并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准备出台《临安市职工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暂行办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对困难家庭学生补助1000元-4000元,先后拨款326.66万元,帮助1524名学生圆了“学生梦”。⑤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春风行动”为加大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使更多的困难职工沐春风,努力实现送温暖工程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于2003年6月投资6万余元,挂牌成立了临安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它集政策指导、困难救助、热线电话、法律援助、就业服务、家政服务、婚姻介绍结为一体,为困难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⑥就业与救助相结合,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我市把再就业工作作为“春风行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变单一“输血”为同时注重“造血”,为困难群众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非正规就业岗位,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致困原因。自从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以来,全市已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416人次,累计办理小额担保贷款225笔,贷款额450万元。全市三年来已开发就业岗位24767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423人,其中困难人员2672人。累计共举办再就业适应性培训班78期,培训7374人。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75期,培训17000人,增强了困难群众的就业竞争力和择业信心。
“春风行动”的开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精神,切实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持了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