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鸠坑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
-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5日
“不明察,不能烛私”。5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郑荣胜带领“百千万”活动第五批调研组兵分两路走进鸠坑。党员干部直奔基层,身体力行学习工会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围绕“五个聚焦”,扎实做好“十个一”工作,立足乡村发展特色产业,以非常之策,解非常之困,助力鸠坑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

脱贫攻坚“头雁”领
五月的鸠坑一片生机勃勃,抬头是茶山,低头是溪水,青山绿水相辉映,给人以震撼和陶醉。可如此“山水画廊”对于乡政府来说却并不那么美好。七山二水一亩园的鸠坑交通不便,平台不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成为乡村发展振兴的瓶颈。“我们鸠坑环境优美,历史悠久,鸠坑茶树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乡领导徐国建十分惋惜,“鸠坑全乡仍然有9个村集体经济薄弱,2017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63.68万元,经营性收入73.4万元。”
众雁高飞头雁领,头雁高飞众雁高。郑荣胜听得很仔细,认真记录下每一个与村民有关的数据,详细了解乡村经济现状以及工作进展。“中联村就是我们鸠坑的‘领头雁’,实现乡村振兴,选好‘带头人’至关重要。”
谋事在人,中联村富不富,群众仍旧看干部。“干部好不好、口袋鼓不鼓、环境美不美,决定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郑荣胜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干部组织是“指挥所”,乡村干部则是“先锋队”。
“2018年,我们力争把鸠坑打造成为有机茶叶小镇、万亩生态果乡和特色茶旅新乡。”徐国建对鸠坑的未来充满信心,却也担忧道路之艰。四季坪有机茶园生产用房、茶博馆三期湖岸线整治等基础工作仍未完成,郑荣胜一行表达了市总工会对扶贫的决心和力度。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必须发展产业,没有系统产业会一直贫困下去。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做好“领头雁”,只有把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建工作政治引领作用,脱贫攻坚才会更具含金量。


入户走访探实情
“郑书记,您是我们淳安的书记,我记得您。”村民高红花拉着郑荣胜的手,眼泪不住地流了下来。从2016年患癌症至今,高阿姨已经花费不少经费,本来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随着患病、丧偶变得贫困艰难。调研组不少同志看到该情景纷纷红了眼眶,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点点滴滴。
“我们总工会要送温暖,送健康,要对村民进行常规病的排查工作。”郑荣胜安慰早已泪不成声的高红花,并送上市总工会一千元慰问金和相关生活必需品,随后叮嘱身边的同事,“我们的‘春风行动’要全面覆盖低保困难户!”
此次调研小组共走访了4家困难户和6家农户。调研员们一路走、一路看,与村民聊家常、问需求、谈思路,对村情民情进行深度剖析,摸清现状,并传达市总工会“三学九送”精神,确保在推进振兴乡村经济的事业征程上,克服风险、战胜挑战,充分发扬工会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使命。
从3月13日至5月23日,市总工会分5个波次历时14天,组织58名处级以上干部,深入鸠坑乡9个村开展蹲点调研走访,走访干部参与率达100%。期间重点围绕“新变化、新问题、新希望”主题,与9村“两委”和部分老党员召开民情恳谈会、座谈会24次,走村入户2179家,发放收回问卷850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63条,收集梳理基层组织建设、民生问题、生态保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发展等6大类30个问题。对鸠坑乡中心小学59名师生进行捐赠,初步体验和了解了民之情民之苦民之困民之盼。
独有豪情,天际悬高明,风雷磅礴。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下,村民因为能够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而扬眉吐气,能够为自己的家园劳作而意气风发,市总工会执着于为村民谋福利,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笃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不断为百姓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市总工会在帮扶振兴鸠坑经济时克服风险、战胜挑战既是承业,也是创业。
(徐炯/文 王建中/摄)
浏览次数: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