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群重新焕发青春的最后两公里
-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0日

4月10日,我们第6调研组在组长、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坚申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了群山苍翠、茶香飘逸的鸠坑乡常青村。
从杭州市区到常青村,差不多开了三个多小时。离开淳开公路,再转县道,离开县道,将拐入村道,看到了常青村的牌子,发现进入村道的口子开了一家采石场,采石场的施工面覆盖了整个进村道路的左右,感觉一片混乱,被采石作业破坏的山体与周围苍翠碧绿的茶山,极不和谐。心里马上在想,这交通不便的山村要发展,进村的道路还要拓宽啊。
调研组在村里入户走访,与留守在家的老人们牵手话家常;在村道里细细观察,从街头小巷、山脚水边发现着乡村日常的难处;在茶园山道攀登劳动,体会乡村发展的制约因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正在建设中的古茶树群鸠岭山机耕道路路面硬化工程。
常青村称得上是鸠坑茶的发源地和集聚地,这里生长着一个巨大的古茶树群。但这古茶树群在高高的鸠岭山顶,要让古茶树重放异彩,必须要打通上山的道路。原有的山路崎岖狭窄,平时上山就殊为不易,一遇雨雪天气,路面泥泞不堪,更是望山兴叹。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鸠岭山机耕道路路面硬化工程就是要拓宽山道、硬化路面,使机动车能开上山直达古茶树群。这个项目2017年1月动工,期间做做停停已经实施了一年多了。机耕路宽约5米,连续急弯、转弯角度几乎都是180度调头式的转弯,经验丰富的职业驾驶员驾车行驶都颇觉困难。调研组一行徒手行走不久即感劳累,想到茶农如果上山还要背负农具,下山时还要带上采摘的青叶,便深感惭愧。这样的机耕路,目前也只完成了1.5公里,还有两公里尚未施工。走到未施工路段,不时有农用运输车从我们身边驶过,带起满天尘土,把我们全身笼罩在漫天灰尘里。司机们驾车艰难地向上运输施工材料,个别转弯路口,车身不算很长的农用车,依然要停一停、退一退、打一把方向才能过得去。
年轻的村书记徐玲玲告诉我们,短短的3.5公里机耕路,由于要盘旋上山,路陡难行,所以虽然路面不宽(单车道,只有道路转角借助山坡脚部才可两车交会),建设标准也不是很高,但造价依然不低。全部3.5公里的机耕路,总预算达到了195万元。这还是16年立项时的预算,尚未计算物价上涨等因素。这195万的预算中尚有45万还没着落,已落实的150万资金,其实也还没有到位。听着徐书记的介绍,深深地感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艰巨。这最后两公里,就是古茶树群能否摆脱荒芜命运、能否重获新生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常青村有机茶产业能否转型升级、形成规模的关键。
调研组将这一项目列入常青村问题清单,希望能为常青村古茶树群机耕道路路面硬化项目资金缺口的解决尽一份呼吁的力量。
(市总工会财务资产部部长 何惜飞)
浏览次数: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