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劳模风采

发布时间:2004年06月21日

 

深情洒满千里路

——记杭州市劳动模范、淳安县公路段段长方树根

王江北  童可清  乐  华

    长期交通闭塞的淳安,在改革开放的春风荡漾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昔日“行车到淳安,汽车围着大山转,上山爬,下山颠,小伙吓得直盯眼,姑娘吐得天昏又地暗”的现象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如今一辆辆满载欢声笑语的旅客慕名前往千岛湖游览观光,一车车千岛湖生态农特产品送往祖国四面八方……全县四通八达、平坦整洁的千里公路网,为实现淳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创建休闲度假胜地、养生居住天堂、中国水业基地、江南山水名城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这过程中,凝聚了淳安县公路段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更倾注了淳安县公路段段长方树根的无限心血。

(一)

    1996年,组织上找方树根谈话,希望他能去淳安公路段担起改变那里落后面貌的重任。尽管方树根知道当时的公路段是一副烂摊子,工作难度和压力巨大,且收入要明显减少。但他明白,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这位曾在部队摔打20年的军人和向来喜欢挑战的汉子欣然“领命”。
    1996年8月,方树根走马上任。到了公路段,他发现那里的现状要比原来所了解和想象的差得多:一些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作风不到位,管理混乱;干群矛盾十分突出,人心涣散;资金短缺,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却很低,且在全省公路段惟有该段的职工没有解决社保统筹问题;招工难,职工文化素质低下;群众上访信不断……
    对此,方树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相关举措。
    ——针对工作分工、责任不清,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以及干部任用机制上能上不能下的弊端,方树根大胆地提出了公路养护“三定一包”(定养护里程、定养护人员、定好路率、包年度经费)承包机制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职工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并以公路养护机制和用人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行以公路养护“三定一包”承包机制为龙头,以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为手段的管理方针。大大增强了全段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刹住在一些干部职工身上存在的歪风邪气,方树根在班子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一是撤掉了3名或有以权谋私、多吃多占现象,或有虚报路料、冒领养路费并在职工群众中影响极差的道班班长,把3名业务精、素质好的同志推上了班长岗位。二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肃段纪段规。加大处罚力度,大力整治在一些干部职工中存在的生活作风不检点、赌博成风问题,并对典型事例组织全段干部职工进行大讨论。这些,极大地触动了全段干部职工,歪风打下去了,正气树起来了。
    ——为了解决公路段事企不分、公路管养不分、公路养护滞后的问题,在方树根的主持下,一场以“管养分离,事企分开,公路养护市场化”为目标的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该县公路段全面铺开。通过改革,组建了具有B级资质和C级资质的两家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两公司均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独立法人,从而把公路管理中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部分真正从公路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它开创了具有淳安特色的“一段二公司”公路管理模式,得到省、市公路部门的充分肯定。
    ——针对公路段存在的养护资金“养人不养路、养路不养人”的状况,方树根提出了以主业为本,积极发展与公路业紧密相联系、具有自身特色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方树根和相关人员的积极筹措与奔波,一个面积达60亩的苗圃基地建起来了,一座年开采能力2万吨的采石场办起来了,一座储量达700吨的沥青库及拌和场造起来了。这些项目的相继见效,不仅解决了公路养护资金“养人不养路、养路不养人”的难题,而且为加大工程机械设备投入、实现公路养护市场化、不断增强公路段发展后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该段在工程机械设备的投入上,从1996年的不足50万元猛增到现在的1300多万元。
    ——为了解决职工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保统筹、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方树根与相关人员一次次地奔波于淳安县和杭州市相关单位及部门之间,反映情况,了解政策,积极取得有关上级部门支持。最终,全段职工的社保统筹问题解决了;职工宿舍造起来了,使职工得以告别集体宿舍搬入新居;6名在公路段兢兢业业工作10余年却没有身份的“历史遗留”问题给解决了;多年要造但没有造起来的公路段办公大楼建成了。一提起这些事,职工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公路段有方树根这样的领导,真是我们的造化啊!而方树根认为这些并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而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家庭的家长,为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做一些实事是应该的;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力解决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是天职。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激发和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经济效益出来了,实现了职工收入明显增长(职工人均年收入从1996年的7000元增长到2003年的34000元);职工收入的明显提高,公路段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加之公路段实施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亲民政策”,使公路段步入了良性的发展循环之中。
    近年来,公路段新建、改建公路98公里,完成投资9600多万元,工程优良率达70%以上,达到了公路建设“多、快、优、廉”的要求,实现了高质量、零事故,建好一批工程,锻炼一支队伍,培养一批人才的目标。公路养护质量连年攀升,好路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干线公路基本实现“畅、洁、绿、美”,成为杭州地区唯一的没有因为省道管理路段养护质量上的问题而发生一起事故的公路段。路改管理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千余件路政结办案件没有一件被申诉。单位因此被评为杭州市文明规范执法单位、杭州市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

    在工作中,方树根坚持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起好表率作用。几年来,为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对每条线上的弯道改造,拉沟整修,窄路拓宽,边坡护墙,路面添填和雨季防塌等几百处工程项目,他都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精心设计,精打细算,降低成本,并多次亲自参加施工。较好地实现了高质量、低成本、科学合理的目标,因此多次得到上级的好评。
    一个夏季的晚上,05省道桥西拉沟处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几百立方的土石像小山一样横腰挡在路上,被堵车辆排成长龙,司机个个焦急万分,以为不到天亮公路段不会来人抢修了。正当他们想调头转道时,方树根等段领导带着应急小分队如同救火一般赶到了现场。他了解和察看了情况后,不顾狂风暴雨和抢修危险,拿起铁锹,与同志一起参加抢修战斗。手被磨破了,路却通了。看到几十辆车鸣笛向同志们致意时,他如释重负。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钟了。
有一次,他患重感冒了,妻子劝他去医院看看,但他心里牵挂的仍然是工地。路上,段司机老余发现他脸色不好,问是不是病了,他却打起精神笑笑说,没事。到了工地,他拿了瓶纯净水和一块毛巾就上山了。可没走几步就气喘嘘嘘,感到头重脚轻,绊倒了又爬起来,支起沉重的身子沿着山坡路段仔细检查施工质量。烈日如火,别人大汗淋漓,他却体力透支,感到浑身发冷。方树根知道自己脱水严重,就强迫自己喝水,纯净水喝光了,就伏到山沟里喝生水。就这样,他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忍着病痛在工地上工作到晚上7点才回家。妻子一看他这样子,急忙送他到医院,一量体温已达39度。医生劝他住院治疗,休息一段时间。可他知道,当时正值8、9月份,既是油路工程和路基工程施工的黄金时期,又是公路养护的大好季节,更是完成全年公路养护、工程质量、路政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时期。因此,他没有休息,更没有住院,而是拖着虚弱的身子,坚持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作为一段之长,方树根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工程项目,可以审批大量经费。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做到廉洁自律。方树根的妻子早已下岗在家,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权力为妻子安排一份工作,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支持鼓励妻子自力更生干起了个体。许多工程承包商想在他身上开个口子,送钱送物给他,但都被一一拒之门外。有几个工程包头,已承包了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四五年,可方树根硬是没有让他们上过一次家门,并告诫承包商:“承包公路段的工程,靠送钱送物行不通,工程偷工减料行不通,工程进度上不去行不通。”对别人的请吃送礼,方树根有自己的推辞方式:“如果你们真的要请我,请等到我退休之后吧!”
    自古忠孝两难全。方树根是一个有名的孝子,为了公路的发展,他无暇顾及家庭以及年迈的父母。他的心里时刻装着公路养护质量和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从1997年春节开始到现在,每年的春节,年迈的父母只能在家中惦念着风风火火的儿子,因为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三,他都要和班子成员一起深入各个道班去给养护工人拜年。前年冬天,父亲病了,可公路段又正值深化公路养护“三定一包”承包机制改革,工作任务重,职工思想又不稳定,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程建设之中,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照顾年迈的双亲,他深感不孝和内疚。工作中,方树根经常要经过父母的家门口,每次经过,他多想去探望一下生育养育自己的年迈双亲啊。但为了工作,他多少次都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

    方树根深知,要不断推进公路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此,几年来,方树根一方面从抓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在日常工作中从“管人”转到“育人”,紧贴全段职工的思想实际,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职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在全段开展了“爱我公路,保障畅通,与时俱进”的讨论,迅速掀起了思想再解放,工作再创新,发展再加快的新高潮,为进一步深化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改革和提升公路的档次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他根据交通部创建文明行业提出的“三学四建一创”精神,把创建公路文明作为段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切入点和落脚点,纳入公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以此为契机,在全段范围内大力开展以文明单位、文明样板路、文明公路站、文明路政队为内容的创建活动。在去年的创建活动中,他组织全段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雀儿山五道班班长陈德华的先进事迹,在全段工程技术人员中掀起“学习先进找差距,文明创建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为了积极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职工,在方树根的倡议下,该段作出规定:凡段职工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习的,时间上给予保证,学费给予报销60%。

(四)

    滴滴雨水汇成江河,正确的决策来自群众。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才能把公路越养越好,这是方树根一贯坚持的观点。方树根认为,以职代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是职工参加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阵地,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几年来,方树根十分重视职代会,凡公路段的重大事项都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同时他十分关心工会工作,凡是工会工作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尽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工会组织的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每次他都热情指导。工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他都积极参加。2003年,在方树根的建议下,段工会投资2万余元,成立了篮球队,既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又凝聚了广大职工的心。
方树根对职工既严格要求,又非常关心。只要有职工患病或住院,他不是自己亲自带上礼品前往探望,就是委托他人上门慰问。方树根经常对周围的同志说,如今公路变样了,公路段发展了,不能忘记离退休的职工所作出的贡献。每逢老人节、春节等节日,公路段领导不是邀请他们举行茶话会,就是逐家登门拜访慰问,嘘寒问暖,使离退休职工倍感“人走茶不凉”的组织关怀。
    方树根就是这样,以一个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为构筑淳安“畅、洁、绿、美”千里公路网,促进经济发展,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他的先进事迹先后在《浙江工人日报》、《淳安日报》等媒体上刊登,并编入《新世纪的里程碑》一书。

  浏览次数:1346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