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习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4年06月10日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杨 小 红


    当前,创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大强调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这项活动,探索出创建活动的新路子、新途径,本文就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之一: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学习目的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江泽民同志曾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可见学习之重要。学习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学习,能够明确前进方向;通过技能学习,能够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进而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
    (一)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学习,不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就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无法立足本职工作,更不可能具有发展能力,其结果就会被时代淘汰。如何增强本领,基本的方法就是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竞争实力、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因此,今天的学习就是明天的技术,明天的技术就是后天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二)学习是为了创新,为了创造未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职工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继而创造自我;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做到从未做到的事情,这就是创新。当前,全国正在学习产业工人代表青岛港许振超同志的先进事迹。许振超面对从70年代开门机到90年代开桥吊,再到新港区主持现代化大型桥吊的安装;面对机器的价值从最初的几十万到现在的几千万,技术经历了多次升级换代。他靠什么适应这么大的变化,实现自我的转型呢?许振超说:他成功的法宝就是学习,作为一名工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这个时代。通过学习,他掌握了先进的技能,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世界纪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关键之二:更新学习观念

    更新观念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只有更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继而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在工作中出思路、出效益。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依赖思想,因循守旧的观念在职工中根深蒂固,这极大的影响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和单位的进步。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中,要切实转变以下观念。
    (一)学习观念从一纸文凭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向终身学习的新观念转变。近年来,每个组织都在鼓励职工自学成才,提高自身素质,而职工一旦获得一纸文凭后,对学习就会失去热情,认为有大专、本科学历在工作中已足够了,从此在学习上高枕无忧,这与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相违背。
    (二)学习观念从为学习而学习的传统观念,向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观念转变。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同时,学习不能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根据工作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将学习融入工作,通过学习来实现工作创新。学习工作化,将学习视为一项必要的工作,坚持不断地继续学习,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关键之三:选准学习内容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文明程度、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理论学习是行动指南。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基础和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统一思想基础的前提是理论学习,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为之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二)技能学习是创业之本。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这还远远不够,新技术、新知识在产业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职工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技术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也是职工参与市场竞争、岗位转换、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的必要条件。
    (三)全面学习是最终目标。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学习内容必须从掌握单一的书本知识,向提升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全面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全面学习转变。要结合时代特点,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商务、金融、贸易、现代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尤其要学习科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关键之四:强调团队学习


    强调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学习时要采取的主要方式。个人学习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所需或喜好选择学习内容和范围,其结果可能与实际工作相脱离。而团队学习,首先在学习内容上,有关部门会结合本单位实际,选择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的内容,如请专家授课等,这是个人学习时无法做到的;其次,在学习时间上,能够保证职工有一定的时间静下心来专心学习;第三,团队学习有利于共同提高,在学习中,职工之间平等的民主的交流和探讨,做到人人参与,做到信息共享,在互相学习中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一定要形成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制度和氛围。


关键之五:健全培训机制


    有效健全的机制,有助于组织内部的管理,有助于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氛围。每个组织都要制订出职工培训的长远规划和长期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科学组织实施,把职工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职工培训必须面向全员,为单位培养各方面、各等级的人才。在制订人才教育工作发展计划时,应紧密结合单位的实际,做好调查分析,明确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
    在创建活动中,还必须注重硬件的建设,在教学培训设施、文化设施、学习场所等方面要有一定的投入,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支撑和物质基础。


关键之六:完善激励机制


    职工的劳动、付出和进步需要得到单位的认可,也希望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待遇。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和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创建型组织活动中,职工的学习热情、学习成果、工作干劲和劳动创造,都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比如通过建立荣誉激励机制,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其精神上得到满足;通过建立职工成才机制,激励职工岗位成才,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对优秀个人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职工,要定期评选表彰、奖励,从而营造学习氛围、竞争氛围,引导和鞭策职工在主动学习上奋发努力。

 
 
 
 
工会工作者应秉怀三情
 
林 河 添
 
    系统地总结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近80年来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的一大特色。这对我们工会工作者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开创新阶段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认真学习、领会这些基本经验,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应秉怀“三情”。
    一、对党要怀深感情。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繁荣、富强、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党的领导和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工会活动和工人运动紧密相联,也走过了近80年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工会十四大从组织领导方面的总结就是:工会工作要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工会工作者,要时刻把握好政治方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工作,使工会这座“桥梁”更顺畅,这条“纽带”更牢固,作用更巨大。
    二、对职工、会员要有亲人情。中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是对工会和工会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中国工会十四大总结历史经验;应始终把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作为工会工作的主题,应始终把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应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应始终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工会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工会工作者要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做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做第一标准,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凡事想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有句话说得很好:为职工着想,要真心真意;为职工说话,要诚心诚意;为职工办事,要实心实意;为职工解困,要一心一意;为职工服务,要全心全意,为职工奉献,要尽心尽意。
    三、对工作要具真激情。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发展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始终把工会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通过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为大局贡献力量,才能切实找准位置、充分体现价值、有效发挥作用,正如中国工会十四大从工会社会历史方位上总结的中国工会活动和工人运动近80年来的经验指出的:中国工会必须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对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工会工作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平台。我们工会工作者如何才能在这个大有作为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我认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创新才有思路,有激情才能创新。
  浏览次数:1202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