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会90年系列广播剧(五)
自学成才的设计师徐民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6日 来源:杭州之声
倾听历史回声,唱响劳动光荣,10月11日起,杭州市总工会与FM89杭州之声联合推出杭州工会90年系列广播剧。本文为第五篇,讲述了全国劳模徐民的故事。
谈起全国劳模徐民的工匠故事,还得从1980年他被评上“全国设计能手”那会儿说起。那一年,纺织部和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组织的评比,浙江省就他一个拿了大奖。
当时,杭州东风印染厂,是省内唯一一家专做小额出口的丝绸印染企业,对徐民他们这些搞花样设计的来说,平均每人每月要完成3个花样设计。然而,徐民却将目标瞄向了每月完成30个花样设计。为此,他在工作上付出了远超于常人的努力,加班加点更是常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设计的丝绸花样入选的比例远远高于江浙沪所有的设计员。这家100多人的小厂,出口订单却在江浙沪排名第一。
了解徐民的人都说,他取得今天的成绩真是太不容易了!他2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腿部残疾,小学一年级没有上完就因贫缀学,12岁那年为减轻家中负担,他到福利厂参加了工作。他说“那时人小,也不懂事,因为我从小爱好画画,没事就在车间的墙上、地上到处乱画。”几经周折,他到了纸箱厂糊纸盒,才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纸箱厂的头儿,非但没有批评我画画,还专为我腾出了一个画画的空间,让我边干活边自学绘画。”纸箱厂的几年,使徐民的画功显现了出来。
1966年,杭州东风印染厂建成,而主管招工的正是纸箱厂的那位头儿。于是,就让徐民进厂当了一名从事设计的学徒工,而他也深知这个工作是千载难逢的:“一定要刻苦学习,做一名真正的设计师。”
为此,徐民一面虚心向师傅求教、一面自学文化课;所有空闲时间,不是识字、背课文,就是在练美术。而这一切也都被周围的领导和同事看在了眼里。一年后,他被保送进了中国美院的实验班,因为文化有限,徐民拼着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字记熟,道理弄明白才肯罢休。天道酬勤,最终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评上了“五好学员”。
好的设计不仅需要汗水,还需要灵感。有一年秋天,徐民来到了杭州花圃寻找设计灵感。一阵秋风吹过,他看见空中迎面飘舞着的树叶很自然地落了下来,“当时一念之间,我就从中发现叶子飘下来的自然美感。”于是,经过了数日观察和深思熟虑,以秋风落叶为题材的图案构思终于新鲜出炉,这个花样一出来之后,就为企业带来了7个国家的订单。
几十年来,徐民以其新颖别致的独特设计风格,先后设计成交1000余只花样,为国家创汇800余万美元。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浏览次数: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