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
-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30日 来源:拱墅区总工会主席 范文涛
今年10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文章,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共青团如果不积极应对,不改革创新,就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且可能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这段话振聋发聩,让人警醒。共青团能有这样的反省,工会何尝不需要呢?传统的工会工作思想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措施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已经不符合,也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变化和工作要求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么因循守旧被历史所淘汰,要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突破,涅槃重生。因此,只有改革创新才可以化解危机。如果没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没有深入推进改革的勇气,没有符合实际的改革举措,长此以往,工会同样面临失去存在价值的可能,危险就在眼前。
工会的道路应该怎样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群团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职工群众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工会事业改革发展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郑荣胜主席提出的“三转三全”是指导我们实践的方法论,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方向。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把郑主席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做到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
工会该怎么做,中央已经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的工会发展道路”。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既不走西方独立工会的路子,也不能走计划经济时期工会建设的老路,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的新路子来。怎么样走?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从宪法、党章、工会法相关条文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包括工会在内的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其次,工会组织承担的组织广大职工群众为完成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大责任,必须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围绕中心和大局工作,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干在实处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建功立业,坚持先进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工会组织的先进性。第三,工会作为群团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工会组织的群众性。这是党中央对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要求,也是工会必须坚持的“三性”要求,并且必须贯穿于工会实践的始终。
工会的改革应该怎样改?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手段。改革创新的过程,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种自我的否定,是扬弃。改革创新就是为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创造必要的条件。工会怎么改,才能符合群众工作发展的规律性,必须围绕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围绕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必须围绕解决职工群众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和利益问题来改。
一是必须以目标为指针,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必须坚持以“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根本原则,以“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为工作方针,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服务所联系的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以此审视工会工作整个发展历程,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工人运动,从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工运事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工会工作来看,凡是跟上时代步伐,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工人运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多能在各个时期,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极大地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反之,凡是与时代的步伐相脱节,工会工作就会陷入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究其原因,思想僵化是主因,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僵化了跟不上形势了,行动必然是落后的。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都一一显现,经济工作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审时度势,以高压反腐,严肃党纪党规,整治作风,要求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归根结底是进一步明确党的宗旨,进一步在党员干部中强化权为民所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意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一届党中央之所以如此关心重视工会工作,多次出席工会活动,召集中华全总领导班子集体谈话,对工作作出批示。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深化改革的难关需要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所服务联系的职工群众共同渡过,改革举措需要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是要求全国各级工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扩大有效覆盖面,把党的声音传递到职工群众中去,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正能量。工会的指导思想必须与党的要求合拍,以此创新性地提出新时期的改革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并从体制机制上着手,不能再贻误时机了。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克难攻坚。方向、思路、任务明确以后关键就是抓落实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工会能够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理解接受上级党委要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引导,必须使职工群众感受工会有家的感觉,工作干部是娘家人。而现实中,工会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存在严重的“四化”问题,正如郑荣胜主席指出的在指导思想上没有解决为谁做、做给谁看的问题,存在围着领导转,围着上面转,只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满意的现象。在方式方法上没有解决工作不到位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存在“三热三冷”的现象。在态度作风上没有解决态度不正、作风不实的问题,存在混的现象。存在以上问题和现象,我们要看到当前工会工作还是老习惯、老方法,不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就存在很大危险。最明显的是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必须要有很强的忧患意识,现实当中,有些人自认为是有开拓精神,其实也只不过是浅尝辄止,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换个名头,多了个样式,造成了花样越来越多,有没有用却没人去管。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工会却封闭着,是应该警醒,到着手解决的时候了。
三是以需求为牵引,设身处地,想尽办法。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工作者是职工的娘家人,职工的实际问题、利益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积极寻求对策面临处于高压之下的职场环境要求解决心理问题。面临逐渐增多的劳资纠纷需要有法律援助,面临男女素质比例的不协调要解决婚恋嫁娶的问题,面临人口老龄化要解决居家养老的问题,面临外来人员子女适龄人口要解决入托入学的问题,面临产业转型升级要解决职业能力素质提升的问题,面临八项规定以后职工福利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职工群众的需求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职工的切身利益非小事,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从小的方面来看,关系到工会的作用如何发挥,工会地位形象如何确立。因此,工会必须把准脉搏,充分利用不同场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在其中发挥监督、协商职能,影响政策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在不同的场合发声,为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大声疾呼,大胆作为,以此发挥工会作用,提升工会地位,扩大工会影响,关键时候真正能够按照党的要求有效发挥作用。
当前工会事业发展正处在关键点,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最好的发展契机,能否抓住机会,关键在于各级工会必须要充分解放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投身工会改革浪潮中去,深入实践,实事求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