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之心守护群众健康——记浙江省劳动模范 李东华
-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0日
“及时就诊的话,能够减轻病人痛苦,其实更要紧的就是,能够为他们减轻经济上的负担,让我们很多的农民工兄弟能得到一些实惠。”77年出生的李东华,现是江干区彭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医生、江干区民工医院公益部主任。他曾荣获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杭州市十大杰出职工、杭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职工、浙江省十大平民英雄、浙江好人榜等荣誉称号。一位来自安徽绩溪曾被杭州市卫生局评为“我身边最美活雷锋”的外来创业青年,深深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艰辛,将一片赤子之心投入到守护辖区外来务工者的健康中。
24小时在线不言谢
2007年7月,江干区民工医院御道服务站正式挂牌,李东华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来到这里工作,并于几年间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如向外来务工患者免费发放“便民联系卡”,承诺24小时服务,建立医生在线QQ群,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目前,李东华又通过微信将患者发来的各种化验单转发给与之结对的浙江省医师协会专家志愿者队的相关专家,听取专家的治疗建议,开通阳光绿色就诊通道,让所在辖区的外来务工患者享受到专家“网络会诊”。在浙江永康打工的四川籍白血病患者顾长红向李东华打来求助电话。他将病人从永康接到浙医二院接受治疗,为了解决该患者的医疗费,李东华三次发动医院党员、团员、志愿者为病人募捐,最终将募捐来的三万余元款项送到了病人手中。在李东华的病患中,像顾长红一样经济困难又身患重病的外来务工者还有很多,李东华一直在思考怎样帮助他们,但每当他们要感谢他时,他都以工作忙推却了。
心中记挂病患不言累
在李东华的工作日记里记录着许多他与病人的故事:追着病人看病,半夜摸着黑出诊,电话和短信经常接得手酸,为了解开病人心中的疙瘩,一次次上门回访患者……他在外来务工患者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去年10月的一个深夜,李东华接到民工徐丽津的电话,说又发高烧了,比前一天还厉害。李东华立即到医院,准备为徐丽津看病。可是等了一个多小时病人还没来,李东华放心不下,快步赶到徐丽津的住处,把发烧40多度的徐丽津“架”到了诊室输液,输完液已经是凌晨3点了。如今,在御道社区,只要说起李医生,几乎没有不知道的,而打长途电话来咨询的,甚至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更是络绎不绝。
广开“医”路不言多
2010年3月,以李东华名字命名的“李东华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在社区成立,团队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提出在辖区内一切医疗项目外来人群和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医疗待遇的设想。为此,李东华带着他的团队积极奔走着。他们深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学校、工地,不定期到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除了对其进行健康宣传、义诊、检测等服务外,还提供物质帮助。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在团队内开通心电图远程会诊系统,替病人采集标本、代送检验,与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结成共建单位,随时为他们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卫生服务。一心守护“新杭州人”健康的李东华团队,获得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称赞。
创新公益项目不言烦
去年6月,江干区民工医院成立了公益部,李东华被任命为公益部主任。公益部作为民工医院的新鲜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可以借鉴之处,需要认真探索与实践。李东华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立足实际。他多方联系,先后去总工会、辖区建筑工地、镇团委对接,进民工学校摸底走访学校师生的需求。在李东华等职工的倡议下,彭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彭卫中心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大队”,志愿者服务队下属彭卫中心的职工志愿者分队、红领巾志愿者分队及社会志愿者分队,目前共有队员42名,队员中有浙江省劳动模范3名。通过志愿者服务队的平台,李东华发起的各项志愿者公益服务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杭州工运》第53期,3版,陈国芳 吕霞/文)
浏览次数: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