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良:扎根偏远乡村的健康“守护神”
-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4日
刘志良,1996年起担任建德市航头镇石屏卫生院(原石屏乡卫生院)院长。在建德最偏远地方之一的石屏,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家,待病人如亲人,默默坚守,为保障一方百姓身体健康、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无私奉献。
石屏卫生院只有刘志良与另一位医师,因为这位医师还需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慢性病调查管理等工作,所以门诊工作就主要落在了刘志良身上。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刘志良常年住在卫生院宿舍,一年当中几乎没有休息日也没有节假日,卫生院每日平均门诊量达到二三十人,全年门诊量约为8500人。因为全年几乎无休,他带着家人在卫生院度过了二十多个除夕之夜。
一次,七十五岁的朱老汉在家中突发肺源性心脏病。刘志良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沿着崎岖的山路徒步十几里,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朱老汉家中。他顾不上休息,就迅速投入到治疗和抢救当中,忙碌了两个多小时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外面天黑路陡,他只能借宿一晚,天亮后,顾不得休息,又急忙赶回卫生院继续工作。
为了乡民们的健康,刘志良却常常顾不上自己的身体。2008年,他在胫骨骨折后十几天,疼痛瘀肿还未消退,就硬是拄着拐杖艰难地上楼下楼,将打着石膏的沉重伤足搁在一条小凳上近一个月,坚持上班为病人看病。感冒发烧了,经常是吃一片药控制住发热症状后,就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刘志良不仅要求自己把病人的病看好,还尽量节省病人的诊断治疗费用,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遇到某些疾病能用土办法解决,就耐心教病人自取草药治疗。有些病人不识草药,他就为病人挖取草药标本。经他传授的许多土办法都取得较好的疗效,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刘志良就诊时,认为不需要服药的,就劝病人不要服药;能口服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挂针;能用便宜药的,就不用贵的。近几年来,他的人均门诊费用仅为50元左右。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一个偏远山区的卫生院院长,刘志良或许没有大医院医生、院长的风光,但同样获得了病人的信任与赞许。“有了刘医师,我们看病不难了,看病不贵了。”在一方百姓的心目中,他俨然成了健康的“守护神”。
(《杭州工运》第29期,4版,赵志刚/文)
浏览次数: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