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存玉壶——记杭州高级中学特级教师赵种霞
-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8日
“见赵老师,方知什么叫优雅。”华晔,去年从杭州高级中学毕业,飞去大洋彼岸的纽约大学深造。她口中的“赵老师”,名叫赵种霞,是一名化学教师。
棉质碎花连衣裙,说话轻声细语,很有文艺范。
从教30年,赵种霞自然桃李满天下。
采访前,我特意在“百度”上搜了她的名字,几乎满是学生们的回忆——
网友“解放军的小可爱”在豆瓣上说,赵种霞老师非常包容,像妈妈一样,启发了我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所接触的杭高老师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认真、执着。尤其是赵种霞老师,上课时她一字一顿,特别严肃认真。”网友“随身酷A”在百度贴吧“杭高吧”发言。
有学生说她最最善良,也有同学说:“赵老师特别严肃。”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在赵种霞看来,她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想“当一名好老师”。
阴差阳错当老师
“其实,我当初考大学,第一志愿不是师范。”赵种霞说,“可能也是跟性格有关,我从小不爱说话,上学了,学到一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就觉得地质这个专业不错,不用与人打交道,闷头做学问。”
她说,后来老师反对。“你一个文气的女孩子家,做什么野外工作。”
大家都劝她,当老师算了。
就这么阴差阳错,1979年,她考入杭师院第一届本科生班。
大学毕业后,赵种霞进入杭州高级中学任教。当年与她同一批跨进杭高校门,一共15名教师。“如今只剩下了4位老师。”赵种霞笑着说,“别的我也不会,而且,与孩子打交道,我喜欢这种纯粹的工作。”
她的第一届学生,87届的毕业生在高考中化学成绩就名列杭州市第一。
再看97届毕业生,赵种霞担任高三(8)班的班主任。这一个班,高考化学成绩非常拔尖,那一年,清华、北大等全国前八所重点名牌大学的化学或化工系中都有她的学生。而且,那一届学生中,有16人上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但她的方式,绝不是“疲劳战”、“题海战术”。
“我们杭高提倡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快乐的、热爱学习的自觉行为。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赵种霞说。
激励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赵老师是典型的柔中带刚。”华晔说。
刚刚被保送进入杭高,赵种霞就是她的化学老师,分班后还是。第一节课就记忆犹新——
那时学的化学课内容是摩尔,因为引入了新的单位换算关系,我们这群尚未完全初中毕业的孩子,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别看赵老师说话缓缓,落笔慢慢,思维速度却极快,课上使用的例题非常多,赵老师对每道例题都会进行思路上的点拨。这比初中化学要深上很多,大家都深吸了一口气。
这时,赵老师放下粉笔,扶了扶眼镜,还是轻声细语,却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她说,你们是保送生,是走在人群前面的学生。你们要拿出该有的样子来。
当时我就想,不能让赵老师慢下来,应该是我们追着跑着赶上去。杭高的学子要拿出骨气来,学业上的阻力都是暂时的。赵老师对我们课业的高要求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杭高成人礼仪式上,赵种霞赠与学生的话是——责任重于泰山。
“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我对18岁同学的要求。”她说,成长的责任有三方面:对自己的为人、品行、工作态度负责;对父母、工作、班级负责;对国家负责。特别是对国家负责,并非是一个空泛的论调,而体现在微小的一举一动上。
获得杭高教师的最高荣誉
30年来,赵种霞对化学专业知识的钻研是无止境的。
她勇于实践,做了大量的竞赛辅导工作。辅导的每一届学生都有较出色的成绩。她也因而多次获得全国竞赛(浙江赛区)园丁奖。她的论文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
“记得那时候当班主任,女儿才三四岁,在孩儿巷上幼儿园,我早上7点肯定要到校,只得把女儿‘扔’在幼儿园门口,等到她放学了,再接回杭高宿舍,把她一个人锁在房间里……”她说,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没人知道,赵种霞放弃了多少休息的时间,自我提升,就是想“成为一名好老师”。
在学校、教育系统,她的这些成绩也得到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家长的肯定,因而也得到了很多的荣誉。除多次获得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外,浙江省优秀教师、杭州市劳模,还在2010年,获得了杭高教师的最高荣誉奖“首届毛江森院士奖教金”。
评审委员会给赵种霞的颁奖词——
“讲奉献,勤耕耘,板凳已坐十年冷;
育人才,创佳绩,桃李满园四海香。
高调做事,特级教师名扬杭城;
低调做人,默默耕耘两点一线。
家人眼中的热心人,学生眼中的知心人,教师眼中的引路人。
今年,赵种霞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杭州日报》9月25日,A13版,傅一览、高海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