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视窗
-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刺母案”提醒我们补好“学会做人”这一课
今年愚人节,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悲剧:赴日留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拔出水果刀连刺母亲9刀,致其当场昏迷。日前,这个悲剧又出现了“反转”情节:原本在亲戚口中,存在不打工光“啃老”、要求无法满足会动手等毛病的汪某,时隔几天,忽又成了汪母及亲属眼里“勤勉、懂事,知道给家里分担压力的好孩子”,刺母行为则因“精神不正常”。对此警方表示,已启动对汪某的精神状况司法鉴定程序。
围绕这一事件,各方评论汹涌澎湃,尤其对刺母者汪某不乏口诛笔伐。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已经成为公共事件,一方面应尊重司法程序和专业操作;另一方面,也不妨跳出案件的细节纠缠,从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视野来观照反思。“刺母案”虽然是一个极端案例,但行凶者那残忍的9刀,不仅刺伤了含辛茹苦的母亲,也刺中了我们社会的一些软肋。实际上,类似事件也有发生,诸如8岁乖儿子因争吵欲掐死母亲、23岁青年杀死双亲后还去网吧上网、名牌大学毕业生因母亲干涉自己“人生的选择”挥刀弑母等。在某网站关于“刺母案”的网络调查中,近四成网友认为这是中国教育问题的体现,还有将近半数的网友认为这一事件绝非个案,而是源于社会问题。
问题到底出在哪?面对“刺母案”,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悖论”:母亲的爱,为什么结出了恨的恶果?回到案件,人们不能不为汪母对儿子的深爱而感动,她以并不富裕的家底、每月7000元的收入,苦苦支撑着儿子每年8万元人民币学费、开销30万~ 40万元人民币的华丽留学梦,甚至在儿子连刺她9刀之后还是给予原谅,希望社会给孩子机会,把“可怜天下父母心”演绎到了极致,可叹亦可悲。
或许,问题恰恰出在这过于沉重的溺爱。汪母的心理和做法,和许多父母一样,“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宁可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凡事都应有度,量力而行,并且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一般的家庭条件,高昂的留学消费,五年的漫长时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母亲把生活的艰难全扛在肩上的同时,也消减了儿子体验人生、认识社会、感知责任、磨练意志的机会,缺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的成长课程的修习,造成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溺爱,忽略了孩子心灵世界的塑造、心理问题的解决,而学校教育,也往往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为指挥棒,对心灵成长、人格培养重视不够,从而出现了不应有的空白。汪某高中毕业之后就去日本留学,这样一个尚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一方面身负学成归来、光耀门楣的
巨大期望,另一方面也要面对适应异国生活、融入当地社会的艰难,加上日本经济不景气、地震海啸的冲击,其心理的紧张焦灼可想而知。
据了解,汪某在读大学之前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去日本第三年开始变得压抑孤僻,尽管他是否存在精神疾病仍需等待司法鉴定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但就已经披露的案情而言,可能存在调试心态、控制情绪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而遗憾的是,母子之间一直未能有敞开心扉、解开心结的交流沟通,这就使得消极情绪一直处于积累状态,成为一颗可怕的“定时炸弹”,汪某拔刀向母之时,就是这颗“炸弹”的启动之时。社会学家说,溺爱和棍棒都出不了孝子、才子。不少类似案件也一再说明,爱不是罪过,但畸形的爱、糊涂的爱、错位的爱,往往是悲剧的源头。
汪某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留学生群体存在的心灵困境。2010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留学生的自费比例越来越高,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项针对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网络调查显示,留学生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而常以网络和影碟打发时间者占26%;找不到倾诉对象和途径的占17%;学习、工作或经济压力大导致失眠者占16%。自认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畅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
其实,不仅留学生,在国内学习的学生们,同样存在旺盛的心理需求、多样的心理困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刺母”一事,提醒家长处理好物质给予和心灵呵护的关系,提醒学校统筹兼顾知识灌输和人格健全,提醒学生理解把握成功和品德的关系,提醒每个人补足补好“学会做人”这至关重要的一课。
(严 力)
生姜的 七大 健康功效
生姜是食物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不仅在于减轻腥膻食物的异味,往往还具有淸解食物中潜藏的某些有害成分的作用。
生姜既有营养价值,又有医疗作用,成为多功能的食疗佳品,其用途之大,药食两用堪称无与伦比。民间流传的“饭不香,吃生姜。”,“上床萝卜,下床姜。”,“冬吃萝卜,夏吃姜。”,“呕家圣药”,“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等,这些都是对生姜功能形象而精辟的概括。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化学组成复杂,如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姜酮、柠檬醛、芳香油、辣椒素、二苯基庚烷等多种物质,使其生物活性功能多样。
1. 抗氧化,抑制肿瘤。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2. 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3. 防暑、降温、提神。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4. 杀菌解毒。科学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热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而且生长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5. 防晕车,止恶心呕吐。是指由于某些运动而引起的“运动适应不良症候群”。有研究证明,生姜干粉对运动病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效率达90%,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而有“呕家圣药”之誉。
6. 促进血行,驱散寒邪。由于着凉,引起感冒,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7. 减少动脉硬化发生。有研究表明,生姜提取物能阻碍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吃生姜五注意:
1. 吃生姜,宜适量。多吃可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2. 带皮生姜更能发挥其功效。
3. 烂姜不能吃。因为霉变后会产生致癌物,有害健康。
4. 生姜吃法多样,做汤、熬粥、炒菜、炖肉、烧鱼、做肉馅以及调料等,不仅味道鲜美,又有益健康。
5. 药用以老姜最佳,为健胃剂,有解表、散寒、温中、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功效。
(黄连珍)
浏览次数: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