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从“田间”到“云端” 直播大赛助力农特产“出圈”
杭州市网络直播销售(农特产品方向)技能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宝子们,今天直播间上新了一款酒酿馒头,软糯香甜,……”在“926工匠日”即将到来之际,9月4日,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8300户外运动中心内灯光聚焦,“杭韵农播技创未来”——2025年杭州市网络直播销售(农特产品方向)技能大赛决赛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中,12名“新农人主播”把一颗山核桃、一片鸠坑茶、一袋手剥笋,从“田间”直播到“云端”,为杭州农特产品插上“数字翅膀”。
  本次大赛由杭州市总工会主办,临安区总工会、临安区昌化镇人民政府承办,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聚焦乡村振兴,挖掘和培养一批懂技术、善创新、会传播的农特产品直播销售人才。
  这12名决赛选手,是前期经过6月初至7月初的模拟直播带货短视频海选,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来自杭州各区县(市)企业和乡镇,既有电商公司的专业主播,也有基层村务工作者、农特产公司代表,大部分是00后、90后,代表着杭州本土农特产品推广的新生力量。
  此次决赛突破了以往传统考试的形式,现场模拟直播带货场景。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场,在5分钟内完成一场农特产品直播推广。比赛中,选手们各展其能:1号选手郑凯宇用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瞬间点燃气氛;5号选手孙梦妮通过巧妙设计的品牌故事传递农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6号选手张威涛与搭档一段情景演绎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7号选手王春菊用一个黄桃带动了全场互动,用纯朴的农家语录拉进了粉丝的距离;12号选手崔冰以两股麻花辫、一身怀旧服的装扮给大家带来了小时候味道的桃酥……
  另外,决赛还允许选手携1名助播登台辅助,不仅考验个人表达能力,更考验团队协作与现场把控能力。舞台上,有同事档、姐妹档,还有师徒搭配等多元组合。姚兴军是杭州桐庐横村镇杜预村党总支书记,也是“稻香鸭田”共富工坊的主播,当天的助播是他的女徒弟,现场负责互动和时间节点把控,“今天的选手中我应该是全场年龄最大的,可能专业水平上我比不过年轻主播们,但我更在意的是通过大赛让更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家乡,让更多家乡的优秀直播人才和产品出现在镜头里。”
  据悉,比赛评审的标准涵盖直播内容、创意契合、主播表现、技术呈现四大维度,细分为开场吸引、商品推荐、促销设计、故事性、主题契合、语言表达、情绪感染、画面音质等多项指标,全面评估选手的综合素质。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六名选手脱颖而出,分获大赛一、二、三等奖。组委会还特聘参加本次决赛的12位选手担任“2025杭韵农品推荐官”。另根据杭州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25年杭州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的规定,符合条件的第一名至第三名选手,将报市总工会核准,认定为“杭州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
  来自知味观的90后孙梦妮夺得第一名。决赛中,她选择推介的是杭州老字号的西湖藕粉。短短5分钟的直播时间里,她的讲解清晰流利,全程热情自然,对直播流程的把控顺畅,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绪感染都很到位,现场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谈及夺冠瞬间,她坦言完全没有想到,“海选时就有不少专业人才参赛,决赛阶段更见识了对手的实力。”孙梦妮表示,未来还要更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把知味观的故事讲好,带动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走向千家万户。
  “本次大赛不仅是技能的竞技,更是杭州推动‘农播’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一次生动实践。”杭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即将到来的926工匠日前夕,这样一场大赛也是用实际行动致敬工匠精神。大赛不仅展示了杭州优质农特产品的多样性与品质,还打造了一批能讲好杭州农业故事、传递区域品牌价值的直播人才,进一步推动杭州农文旅融合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让“杭韵”农品香飘四海。
(张晓燕)
  浏览次数:55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