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存取超5万元现金 不用再说明来源用途了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请问您取这么多现金做什么用?”“请说明您存的这笔现金的来源。”这两句常常出现在银行柜台的询问或将成为过去式。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取消了执行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2022年初,三部门发布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依照规定,银行工作人员出于合规和谨慎性原则都会询问客户存取款用途。
  一家银行的柜员表示:“这几年临时的大额存取其实比较少了,大部分会预约或者手机转账,真要办理例行询问时多数客户也是理解的,毕竟银行也是配合监管的反洗钱规定,偶尔有人因为等待时间过长或者不愿透露隐私的会有一些矛盾,我们也有点无奈。”
  现在,《管理办法》取消执行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意味着金融机构对普通储户的日常现金存取松绑,将监管火力集中在真正的高风险领域。
  新规让银行卸下了“两头不讨好”的包袱,也让普通储户自在了不少。
  在杭州拱墅区的一家工商银行门口,刚办理完业务的周先生听说新规后长舒一口气。去年年底,小企业主周先生到银行取款发员工奖金时,被反复询问用途。“取几万块钱被盘问得很难堪,虽然知道是好心,但这个盘问真的让人感觉很差,只能说相互理解了。”
  不过,《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金融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根据客户特征、交易性质及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尽职调查措施。即对低风险情形简化调查,对高风险客户强化尽职调查措施,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
  虽然取消了执行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但对于现金汇款、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超5万元的,银行仍需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证件复印件。
(来源:都市快报)
  浏览次数:31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