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忙路上处处有“家” 跟随外卖小哥感受杭城温情
-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0日
细雨飘落,薄雾骤起,冷飕飕的风呼呼往脖子里灌。骑行半小时,记者已冻得脑袋发蒙,手脚冰凉。终于到了,杭州市国大城市广场,骑手专用停车区。
只见地上一排蓝字:“致敬骑士,感恩每一份努力”。箭头直指不远处商场的“骑士通道”。
一回头,一位身穿黄色工服的中年人站在一米开外。作为“见面礼”,外卖小哥鲁祺递过来一个头盔。“还没过元宵节,人手少、订单多,得抓紧。”话音刚落,手机叮叮作响:订单如潮水般涌来。
沿着“骑士通道”进楼,乘着“骑士专梯”上楼,“谢谢骑士”“我们守护你的每一程”,暖心标语随处可见。
一路聊天,得知鲁祺在这行干了9年,点滴变化看在眼里:过去,有的商场不让进门、不让上电梯,电动车没地方停;如今,专属地图、专停泊位、专行通道、专用电梯、专存柜箱等设施,成为跑单路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转眼间,几个外卖袋已在手。“接下来,整理入车,脑子里规划好路线。哪里等待时间长、哪里可以抄近道,都要烂熟于心。”鲁祺边对记者进行“岗前培训”,边将外卖稳稳放进保温箱。戴上头盔,绑好护膝,飞驰而去。
跟着风一样的师父,很快到达第一个小区。没有电梯,鲁祺拎起餐包,就往楼上跑。记者在后面跟得气喘吁吁。来到门口,鲁祺边敲门,边给客户发短信。送完后看到门口几袋垃圾,顺手拎下楼。
“您真贴心啊!” 记者赞叹。“这边很多人都认识我。”鲁祺脸上洋溢着满足感,“听到一声谢谢,就觉得自己不是在完成一份工作,而是一个美食搬运工,帮助每个美食爱好者达成心愿。”
一单结束,顾不上休息,赶往下一站。
和许多外卖员一样,鲁祺也曾经历“被拦住的烦恼”:小区门口进不去,客户不来拿,走又不能走,放又放不下,时间长了超时还要扣分。
“现在扫个码,不用登记就能进小区,每单节省四五分钟。”鲁祺扫了扫入口处张贴的场所码,手机上立刻显示通行证,线上查看小区地图,一键导航可快速找到送达点。
“配备‘小哥码’后,我感到被接纳、被尊重。以前,大家叫我‘送外卖的’,现在,很多人会亲切地喊一声小哥。”虽已过不惑之年,鲁祺很喜欢这个称呼。
下午两点,鲁祺轻车熟路地来到狮虎桥河下4号的社区食堂。这次他不是领取顾客的餐食,而是点上一份“小哥套餐”——狮子头、豆芽菜,外加一碗米饭。
“送完餐,往往过了饭点,只能杵路边匆匆啃俩包子。现在好了,只要9块9,管饱!”鲁祺笑着说。热气腾腾的饭菜下肚,身上的寒气散了一半。
“没有订单的时候,我就到这歇个脚。”踏入“暖新驿站”,一张靠墙的长条桌,几个小壁柜,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用品一应俱全,还有一排书籍、一墙微心愿,顿感暖意融融。
“喝杯姜茶,给手机充电。再也不用衣服口袋揣得满满当当,装好几个充电宝了。”鲁祺心满意足,打开话匣子。
20年党龄的鲁祺还有另一个身份——外卖骑手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杭州市成立网约配送行业党委,牵头抓总、统筹资源。设立流动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把支部建在站点上。
“有了党组织这个‘家’,大家就不会走散。”这些年,鲁祺见证了党建引领小哥友好城市建设的杭州探索。
全市首个骑手党群服务中心,串起附近百米服务长廊;“骑手之家”入住千人,外卖小哥从“租客”变为“新居民”;红茶议事会收集诉求,解决进门、找路、充电、休息等关键小事;“骑士学院”量身定制实用技能课程,赋能小哥成长;联欢会、团圆饭、领年货等新春活动,为小哥送上暖心“大礼包”……2500多个友好场景,让小哥们找到归属感、幸福感。
一取一送之间,温暖悄然流动。
在党的旗帜指引下,来自外卖小哥的感人故事时常发生:彭清林在送外卖路上跳桥救人、伏宜东接到特殊订单后报警挽救生命……195名党员带动千余名小哥组建7支“骑士侠”志愿服务队,发挥走街串巷、人熟地熟优势,参与应急救援、助老送餐、排查隐患等,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我们见得多、管得‘宽’,不是超人,却有超快的速度。随手一帮,早已融入日常。”鲁祺满眼自豪。
一番攀谈过后,订单信息多了起来。
夜幕初垂,华灯璀璨。“鲁祺们”一人一车,汇入茫茫夜色中,宛若万家灯火里的闪耀星辰。
(来源:潮新闻)
浏览次数: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