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看点
-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工资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尽快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等建议。但另一方面,于2004年启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制订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在2007年~2009年间前后举行了6次征求意见讨论会,今年3月曾上报国务院,后被退回,目前仍在修改过程中。有参与起草工作的官方智囊表示担心该方案很可能最后要以失望告终。指导意见迟迟未能出台反映了该问题的难度之大。实际上,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复杂环境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诸多“两难”问题之一,即如何权衡处理提高居民收入与增加国家、企业收入,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活力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以低劳动力成本和诸多要素低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工业企业的工资年增幅在10%左右,而净利增幅却高达30%左右,这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某种程度上是靠挤压劳动力成本获得的。这种情况在经济起步期为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客观上,我国经济一直以来享受的“低成本红利”也在逐渐消失。劳动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以及各种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因素都一再推高了企业的成本。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期的调查表明,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按照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高低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人工成本上升”(70.5%)。在对企业成本有重要影响的三大因素 ——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与燃料的价格、人民币升值中,劳动力工资上升的影响就一直未曾消失过。特别是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及实行严厉的最低工资标准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就更是无可避免了。
时至今日,从工资上升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处于有些尴尬的境地。从横向比较,在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工资增速已经居世界前列。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已经不再是生产成本最低的制造业基地了。美国咨询公司JassinO‘Rourke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亚洲其他7个国家。中国沿海地区的平均劳动成本是每小时1.08美元,内陆省份则为0.55~0.80美元。排名第七的印度是每小时0.51美元,劳动力成本最低的是孟加拉国,价格仅为上海和苏州的五分之一。再从纵向比较,我国劳动力工资的增长幅度多年来一直低于经济增长幅度与企业利润的增加幅度。许多研究表明: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工资占GDP的比重在国民收入中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持续增加。企业的利润率相对来说较高。因此,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对工资水平走势给出了相反的路径要求,现实中,国内工资水平面临巨大的上升压力。
今年以来,江苏省在年初率先确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随后,宁夏、吉林、山西、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天津、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相继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27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逾20省份涨幅超20%。当然,从绝对值看,我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处于低位。与制造业小时工资最高的瑞士相比,中国仅为其5.6%。因此,中国近期新一轮的工资上涨并不会使中国短期内丧失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的工资水平不仅要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要与发展中国家相比。鉴于工资“向下刚性”的特性,一旦启动工资上调之后,就很难再掉头向下了,企业与经济的运行成本必然由此踏上上行的“不归之路”。因此,中国经济必须有效应对工资水平的上涨带来的各种压力。
实际上,工资上升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影响是不均匀的,有的面临压力,而有些则反而能从中受益。调查中发现,从行业上看,受工资上升冲击最大的主要是传统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规模上看,中小企业所受影响相对大些,这些企业主要进行来料加工或定制,工资占成本较高比例且利润率低,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工资水平上升会敦促我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面向国际市场建立完整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市场业务体系,才能够有效化解工资水平提升带来的成本压力,实现可持续的、更高层次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与企业要加大教育及培训的投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能够胜任有较高收入的复杂工作岗位,从而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国际案例看,日本在1961~1970年间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就达到了国民收入提升与经济高增长的“双赢”效果。因此,只要我们科学决策、应对措施得当,我国就能够改变过去工资上升滞后的状况,让广大劳动者同步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在这方面,我国政府责无旁贷地要对收入分配调节发挥积极的调控、引导作用。因为在目前的经济体制架构下,我国政府对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收入分配均能施加影响。全社会热望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及早出台的理由也正在于此。
(胡 迟)
如何有效缓解工作压力
企业如何应对员工的心理压力
企业领导应该重视和关心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除了经常了解和关心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外,还要求人力资源部门积极组织缓解员工压力的培训项目。
首先,要增加员工的精神奖励。提高物质奖励自然皆大欢喜,精神奖励同样也能达到良好效果。一句祝福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有力的握手都将使员工终生难忘,并甘愿为企业奉献。
其次,要告诉员工发展方向。企业用不同的方式告诉员工发展方向,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从某种角度讲,企业应着重于实现员工心理上的成功,而不一定需要晋升。员工与企业不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一个员工的职业计划不能在企业内实行,那么这个人迟早会离开这家企业。因此,企业应在职业计划方面帮助员工,从而使双方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再次,改善企业内部员工的人际关系。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的离职原因是因为企业内部员工的人际关系不和引起的。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实现。人们通常拥有关心、友谊、尊重、温情等社会性需要。员工社交需要的满足,对激励他们的工作干劲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它一方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确保员工们的身心健康。
企业缓解员工心理压力的具体方法──心理培训
企业可采用设置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等来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企业也可以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制订员工健康修改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
最为重要而且广泛的减压方法还是心理健康培训,即将心理学的理论、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和企业训练活动中,设置系列课程对员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等,以更好地解决员工的动机、心态、心智模式、情商、意志、潜能及心理素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员工心态得到调适、心智模式得到改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潜能得到开发。(目前市场上开发的企业心理培训课程有《职业心理培训》、《职场心理培训》、《入职心理培训》、《文化心理培训》、《生涯心理辅导》、《员工心理管理》、《员工心理帮助计划》、《裁员心理帮助》、《心理健康计划》、《压力管理培训》、《员工沟通培训》、《员工激励培训》等)。
企业心理培训,已成为企业员工心理管理的重要和有效工具。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能够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还能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贡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联想集团定期邀请心理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为员工做“压力管理”等心理培训,TCL、实达公司等都常年聘请培训公司开展心理培训。
员工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缓解工作压力的关键点在于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在现代企业环境下是无法避免的,因而员工应积极面对压力,积极自我调节,从而减低消极压力的影响。
首先,更有效地组织工作,把工作分摊或以团队形式完成,从而减小工作强度。切忌认为自己是唯一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人,这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导致工作强度的大大增加。
其次,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与同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的关系;与企业负责人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关系,理解企业负责人的问题并让企业负责人也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自己和企业负责人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再次,享受个人空间。不要总是想着工作,努力在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如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等。
最后,进行适当的运动。每天寻找时间放松,如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的运动,散步,时常出入一下办公室,变换一下环境,这些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员工缓解心理压力的具体行为方法
适度运动。保持旺盛体力是应对压力十分有效的方式。运动之后,身体达到最佳平衡,从而变得放松、强壮、柔软、姿态良好,有足够的持久力。但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最好的减压运动是慢运动,比如游泳、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都会更有帮助。
忙中偷闲。离开办公室后还感觉到压力,常常出现头痛,晚上无法入睡等症状,那可能就是压力过重,这个时候,就该请医生诊断。建议工作时也要适当地休息,例如:每隔一段时间离开自己的座位去倒杯水,或上洗手间。
减压食物。所有的压力和刺激物都会消耗能量,比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和镁等,所以,减缓压力首先从抗压力饮食开始。建议把一些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水果、粗粮、蚕豆、坚果和植物种子加入饮食清单中。特别是坚果和植物种子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蛋白质,是很好的抗压力食物。此外,还需要每日增补那些有效转化为能量的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胆碱、维生素C、钙、镁、锌等。
深呼吸。心力交瘁时,最快的一种恢复平稳的方法是深呼吸,然后思考焦虑、压力的根源。深呼吸也能在体内注入更多的氧气,让精力更加旺盛。建议每天冥想10分钟。冥想是解除任何形式和程度压力的最好方法。它能降低心跳频率和血压,减缓呼吸,平复脑电波,更快恢复身心平稳,防止在压力下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
香精水疗法。下班回家后,可以在洗澡水里加入薰衣草、玫瑰、香水树、天竺葵等,具有镇静身心作用的芳香精油,有助于疏缓压力。香精水疗法应用水的温度、水流的压力、浮力在水中按摩肌肉,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颜色减压。对付压力的一个方法,是多接近令人平静的颜色,例如:绿色和蓝色。这些颜色可以用在衣着,以及家的墙壁或摆设上。面对压力期间,避免红色,因为它会让情绪更加低沉。
助人为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满足感、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自我价值,减少压力。有了助人的心态,就会相应地减少自私、斤斤计较等不良情绪,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员工缓解心理压力的思维方式
缓解压力的另一个途径是调节自我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学会不要做完美主义的俘虏。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本来的向上发展的欲望,有些人做事力求最好,力求面面俱到,往往以最顺利最完美的状态为标准,并希望永远保持这种完美状态,但现实与他们的愿望经常相违,结果会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差不多”的原则还是可取的。这样会大大减少压力的产生。有时候要自我吹嘘、自我陶醉、自我赞美一番,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振奋精神。
其次,要懂得欣然面对,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性和高挑战性,坦然地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给自己的心灵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为别人活着固然是一种崇高而奉献的境界,但要活在别人的眼里,长久以往便容易失去自我,这样的状态会让人越发感到压抑、透不过气来。不要为小事垂头丧气,不拘泥于琐碎之事。对琐碎之事过分担心,往往会被压力压垮。要有全局着眼、大处着手的气魄。
再次,不要将所有重担和责任背负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要信赖他人,做到责任分担,学会同他人合作。要防止过于孤独,设法结识一些新朋友,认识一些新鲜事物,以保持精神的平衡。
(白 琳)
浏览次数: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