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检察”形成合力
双向赋能职工权益维护
-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5日
“工会+检察”形成合力
双向赋能职工权益维护
临安区总工会
近年来,临安区总工会紧贴职工需求,切实履行维权职责,积极探索工会与检察院建立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组织优势和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职能优势,搭建起共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平台,形成部门集合、力量集聚、机制集成、队伍集萃、保障集约“六个融合”工作格局,为进一步夯实临安区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贡献工会智慧和力量。
一、联动赋能聚合力,工作推进“有力度”
一是突出制度赋能。联合区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试行)》,建立定期沟通联络、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工作机制,梳理出责任“清单化”、流程“图表化”、任务“模版化”、进度“跟踪化”、工作“实效化”的联动工作模式。二是突出协作赋能。由区总工会聘请两名检察院业务骨干为“特邀法律顾问”,不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协商调解等活动。同时,区检察院在办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常态化邀请区总工会开展案件社会调研、参与案件听证等工作,以此强化两部门的沟通交流,共同形成检察机关和工会组织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突出阵地赋能。与检察院共建“天目•共护”职工合法权益实践站,依托实践站,双方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共享劳动纠纷信息,共同对重点、疑难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因案施策,商讨解决方案,明确具体化解举措,形成最大限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应。
二、联动维权显实效,破解难题“有速度”
一是聚焦联系到位,精准掌握职工维权需求。临安区总工会“职工维权窗口”入驻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融入社会基层治理,进一步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确保工会第一时间掌握职工维权需求。同时,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力开展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面对面与职工交流情感,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2020年以来,临安区总工会通过“职工维权窗口”、12351维权热线以及走访调研共服务职工4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400余件。二是强化协同发力,着力提升案件办理效能。围绕根治拖欠劳动报酬、追索工伤保险待遇和劳务伤害赔偿以及新业态领域侵害劳动者权益等问题,双方联合开展案件调查、公开听证、专题调研、专项监督等行动,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例如,2023年,两部门联合办成了临安区首起“民事支持起诉”劳务工资纠纷维权案件,帮助7名农民工讨回劳务工资17万余元,不仅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为此类案件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三是推进公益诉讼,全面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着眼于维护全区职工整体利益大局,探索在劳动权益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进一步拓展法律监督领域,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例如,2023年,临安区总工会在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方面发现了多起类似案件的问题线索,便将线索移送至区检察院,区检察院认为此类案件具有代表性、普遍性,便启动了公益诉讼程序,由省检察院的提级批复立案。经过多番调查取证、召开多部门圆桌会议等环节,区检察院已于今年4月2日分别向区人社、医保部门签发了检察建议书,区总工会也向问题线索用人单位签发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目前案件进入了实质推动整改阶段。
三、联动防范重落实,权益维护“有准度”
一是下好研判“先手棋”。对于职工反映强烈、媒体关注度高、涉劳动者众多的严重违法案件,双方将加强研判,助推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高质效开展。同时,围绕拖欠劳动报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以及残疾人、女职工权益保护等问题,双方联合开展专题调研、专项监督,实施“一函两书”专项行动等,合力推动问题整改。三年来,累计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活动7场次,检查各类用人单位400余家次,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30余份,涉及劳动者人数3万余人,整改问题20余个。二是打好普法“主动仗”。一方面,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为职工维权提供参照,提高职工法律援助知晓度、影响力;另一方面,区总工会牵头,发挥工会职能优势,开展送法进企活动,邀请律师、法官、检察官授课,深入宣传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共同营造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浓厚氛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打造具有临安特色的职工维权模式。三是筑牢维权“避风港”。2023年底,临安区首家基层和谐劳动关系服务样板站点在玲珑街道建成并投用,引入人社、司法、法院、检察院等多方力量,共联合化解矛盾纠纷案件169件,成功探索到了矛盾纠纷“基层化解”“一站式解决”的方式方法。以此为开端,2024年临安区总工会计划继续在8个镇街培育更多的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站点,并对现有的22个爱心驿家升级改造,植入更多的维权服务资源,打造形成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服务网络,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促进劳动关系领域和谐发展。
浏览次数: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