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总工会扎实推进新就业群体关爱专项行动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1日
西湖区总工会扎实推进新就业群体关爱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西湖区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市总工会关于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部署,以新就业群体劳动者为突破口,聚焦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基本工作方针,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扎实推进新就业群体关爱专项行动。
一、着眼全域、多措并举,不断延伸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
一是摸清底数,因地制宜健全区域组织。经过三轮全面排查,排摸全区货运物流企业及站点58个、网约车企业1个、外卖送餐站点14个、快递企业及站点125个。根据辖区新就业群体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工作指导方案,选取试点先行先试,从组织架构、会员入会、阵地建设、建章立制、服务保障等方面为其他镇街提供样板。截止目前,全区 11 个镇街均已成立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覆盖服务站点193个。
二是部门协作,借势借力推进入会工作。广泛发动镇街、市场监管、企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协同排查涉及企业及站点。区委组织部专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新就业群体党群组织建设工作,党建带工建,推动工会组建纵向深入。会同区人社局召集菜鸟、盒马生鲜、百世物流等企业,听取意见建议和需求,从劳动关系、职工身份、报告审批、入会方式等方面实现突破,最大限度地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实现有效覆盖。
三是依托阵地,常态长效开展入会宣传。开发“暖蜂导图”,依托“爱心驿家”“暖蜂驿站”等服务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停车、充电、休息等服务,常态化开展入会宣传。研究出台小哥培训、技能提升等实用政策,用贴心服务、暖心政策吸引新就业群体主动入会,实时发放入会优惠礼包。截止目前,全区共发展新就业群体工会会员2771名,每月平均增长200名。
二、数智赋能、广拓渠道,竭力维护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
一是双“码”齐下,打通新就业群体维权难点。针对新就业群体劳资关系特殊、维权难,区总工会积极探索以数字化改革成果破解难题。开发应用“西湖工情码”重点帮助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法律案例咨询等需求,“西湖码”重点帮助解决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有难题,就扫码”,已经成为西湖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一种习惯。据统计,新就业群体通过“西湖工情码”已消除劳资纠纷隐患23起,接受法律咨询服务1421次,通过“西湖码”解决城市管理问题167件。
二是建站建团,织密新就业群体维权网络。建立西湖区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常年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整合工会法律志愿服务队,建立“暖蜂律师团”,截至目前,已为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办理讨薪案件39起。
三是专项行动,筑牢新就业群体维权“防火墙”。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行动,发放法律宣传资料400余份,现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们答疑解惑。大力宣传劳动、道路安全等法律法规,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组织公益法律线上直播课9场,线下法律宣传、宣讲15场,宣传学习《劳动法》、《工会法》等内容,覆盖新就业劳动群体近万人。
三、立足需求、优化服务,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双百”行动满足新就业群体成长需求。针对小哥群体学历普遍较低,没有时间和经济实力进行线下学历教育的实际,区总工会排摸辖区10余家院校,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对接,综合考量教学理念、环境、服务等,确定在浙江开放大学开设“小哥学院”。计划3年投入100万元,资助100名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免费上大学。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同步推出大专和本科的学历教育,今年春季已招生30个名额。同时,为鼓励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上大学,我们为每个学员建立档案,按片区配备“指导员”,组建学员交流群,帮助解决学员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二是三重关爱满足新就业群体健康需求。向辖区全体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会员开放区总工会定期组织的免费体检活动,实现体检全开放。在夏送清凉、冬送温暖中作为重点慰问对象,做到日常有关爱。全面升级26家“爱心驿家”,打造102个“爱心小座”,方便他们就近休息,确保休憩有空间。
三是多层联动满足新就业群体精神需求。群团组织横向联动,区、镇街、村社三级发力,组织开展专场联谊、文化活动、假日送暖等贴心服务95场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当好主人公、亚运立新功”一日游、一线职工疗休养、“迎亚运”系列体育赛事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在西湖区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西湖区总工会供稿)
浏览次数: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