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青:匠心“焊”卫生产一线
-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0日

葛小青,西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技师。曾获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杰出职工金锤奖、杭州市首届杰出人才、杭州市劳动模范、首届“浙江工匠”等称号。
在杭州“焊接圈”里,很多人都知道葛小青这个名字。他被称为“钢铁裁缝”,是焊接技术的精英和领军人。
1994年夏天,刚从技校毕业的葛小青被选拔进入杭州锅炉厂(西子洁能前身)工作,当时的他就暗下决心,要做一个顶尖的技能高手。
“我从小就喜欢拆东西、拼东西,做焊工可以说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葛小青介绍,焊接是一个危险性和劳动强度都很大的工作,总是跟火花打交道。
1998年,中国的核电产品刚刚起步,杭州锅炉厂接到广东岭澳核电项目的订单,甄选了一批最优秀的精兵成立项目组,葛小青名列其中。
用于核电产品的高压加热器材料是合金钢,在焊接时需加热保温在150℃—250℃。工人必须穿上厚重的防火服,在高温密闭的空间里连续焊接数小时,既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又要正确把握焊接方式。
火花四溅,噪音震天,葛小青的手脚经常被烫起泡,但为了焊缝内部的质量和外观平整,他一次次咬紧牙关焊完整个焊条。“即使被烫伤,手也不能抖。”正是凭着对工作的这份执念,葛小青逐渐练就了一流的焊接本领。那些“肆意”飞溅的火花,也不断点亮着他的匠人匠心。
“焊工就像是给钢板做缝补和拼接工作的裁缝,焊缝做得好不好,直接考验焊工的功力。”从事“钢铁缝补”工作近30年,“100%的无损检测合格率”见证了葛小青对工作的严要求,而他更大的目标,是将每一件产品都当成艺术品来打磨。
“焊缝不仅要有好的内在质量,外观也要看起来优雅。”在葛小青技能大师工作室门口,一把由葛小青用车间不锈钢废料焊接而成的大提琴熠熠生辉,它的每一处接口都严丝合缝、饱满匀称,让人惊叹。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葛小青除了车间外,另一个长时间工作的场所。一批又一批青年焊工人才,从工作室中走出,投入经济社会建设。
为了打通技能人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最后一公里”,葛小青用近30年的技术经验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他还精心制定了从装配点焊到模拟返修各个环节的训练方案,并把自己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刻录成光盘,通过焊工技术论坛等平台,手把手教青年工人分析焊缝缺陷的位置、类型以及产生原因和改进方法。
“如何加快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过渡到工作岗位的脚步,这是培养青年焊工人才的当务之急。”截至目前,葛小青技能工作室已累计为数十家企业培训1000余人次,为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
通过传帮带的互动,葛小青也看到了年轻一代身上的创新与活力。“创造力是他们的强项,未来的高精尖制造终究要靠年轻人担当。”葛小青认为,培养青年焊工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他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
记者手记
葛小青成为“工人明星”。这不仅是他近三十年来坚守初心、锤炼技艺的结果,也是杭州尊重工匠、传承匠心的风尚指引。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在杭州的创业热土上看到“火花”,沉下心、俯下身,慢慢“炼”,推动企业科研成果创新、产品转型升级,为杭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葛玲燕)
浏览次数: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