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冠军背后的教练们
-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0日

四年一次的省运会是省内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在这个舞台争金夺银,不仅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也是每一个教练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陈经纶体育学校的教练们除了角逐省运会的雄心,他们还将目光放到了更多元更广阔的领域,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运动员创造更持久的运动生涯,为他们探寻更多元的发展空间。
李向:教练的格局影响着运动队的高度
杭州市劳动模范,陈经纶体育学校羽毛球队总教练——李向,带训成绩斐然,在他的手上出过多位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在2022年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羽毛球项目中,他率领的杭州队豪取9金4银4铜,包揽了该项目50%的金牌数,再创杭州羽球辉煌。
所有熟知李向的人都说:“李教练的特点就是不怒自威”,队员们对他无不敬畏三分。李向很有智慧地把队员的这份敬畏心变成了每个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让他们都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清晰自己对团队的意义,最大可能地发挥运动员自身的潜力。
关键时刻,李向永远是先人后己。为了让羽毛球队的另外两个年龄组有更多的场地备战省运会,他带着自己的年龄组去了桐庐,把体校的场地让了出来。这就意味着教练组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繁琐的日常事务。运动员们每天在酒店和体育馆之间的多趟往返,得由教练员们自己开车接送;疫情原因,家长不能探访,队员不能回家,教练员更不能回家,每周日一天的休息时间,他安排组里的其他教练们组织各种有意义、又能放松的活动。李向觉得,大家是一个完整的杭州队,分工不分家,目标只有一个——全力以赴确保夺金!
羽毛球比赛分为团体赛和单项赛,他把各个任务分解到每一个队员,根据不同的对手,针对性安排训练,模拟主要对手的习惯性打法,让重点队员能够提前预防,提前适应这些习惯球路,最后才能在省运会中发挥出备战效果。
羽毛球队三冠王俞冠宏,从团体赛开始都一直兼项打单打和双打。团体决赛第一局输给对手后,迅速调整好心态,一分一分稳扎稳打,最后2比1逆转拿下非常关键的一分。特别是在男子单打决赛那场球,第三局4比11落后的情况下,抓住每一个得分机会,最终23比21拿下这场男单决赛。顽强的表现给所有的队员起了一个榜样:只要有信心,只要不放弃,就有机会赢。
在李向的影响下,羽毛球队上至教练组下到运动员,都拼劲十足,越拼越勇。他们劲往一处使,声音往一处喊,为了给队员们呐喊助威,所有教练员运动员在最后全部喊到失声,说不出话来,成为杭州代表团的一大笑谈。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一支敢打敢拼敢胜利的钢铁强队。
王降雨:运动员的多元发展是新时期的新要求
王降雨教练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白净温婉,初次相见很多人不相信这是一位柔道高级教练,更不敢相信这娇小的身躯在赛场指导时能发出那样铿锵有力的声音。
柔道男甲半决赛,从规则正赛的四分钟进入金分加时赛23分钟才最后见分晓。这场比赛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竞技水平的较量,更是运动员精神意志以及和教练员的默契信任度的较量。根据柔道规则比赛时指挥教练员不能说话指导,只能暂停期间简单指导,而看台上教练员不限制指导。当时王降雨教练在看台上做指导,两名教练员用声音和运动员身体做配合,一次次的力不从心,又一次次马上再用声音给运动员鼓励,运动员则努力用身体反应。赛场和看台都已经忘了时间忘了疲倦,只知道坚持到底,一次不行再来一次,没有被打倒就要起来打倒对方。当最终杭州队江俊晖以大外刈一本赢下比赛时,三人同时发出了震天大吼,这是对胜利的欢呼更是对彼此默契配合、无间信任的肯定。
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这种信任和默契来自日常训练的一点一滴。王教练认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就是一面镜子一张脸,关键时刻一个声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决定比赛胜负。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才能互相进步,成为赛场上最好的合作伙伴。
但是王教练认为教练员的意义远不于此。年轻的时候,她和大多数教练一样,希望尽快出成绩,慢慢地她的想法改变了。随着社会发展,成为专业运动员已经不是基层运动员唯一的选择,他们可以进入很好的体育特长大学、警校继续深造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和成绩相比她更重视因材施教:有能力走专业道路的就针对性专业发展;适合继续升学的,就培养运动员全面发展。
王教练希望自己的队伍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实现新突破,努力使队伍成为一支全面发展,敢打硬仗,敢打胜仗的运动队伍。
高俊宏:文化滋养品行,健康的心理保障长远发展
省运会七金得主朱米拉在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结束起水后,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因为拼尽全力,根本没有办法站起来。和备战的很多时刻一样,主教练高俊宏默默陪在他身边,5分钟后搀扶着他站立起来。
这位手握本届省运会13金的教练看上去温文尔雅、沉稳可靠,只要队员需要他就能及时出现,就像他默默站在朱米拉身后一样。
你不知道他怎么掌握了状况,你只需要相信他一定会出现。在备战省运会的一年时间里,运动员们早出晚归,每天在体校与教练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父母。年轻的高教练仿佛一夜之间多了10来个孩子,除了操心他们的训练还要关注孩子们饮食是否营养,有没有生病,特别是学习是否认真。
高教练非常重视文化学习,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即使是在训练最紧张的时候,还争取让运动员文化课时间增加一倍,落下的课程在训练之外的课余时间能补尽补。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训练队的孩子不仅专业成绩傲人,文化成绩也很优秀。
高教练总是和运动员们强调运动成绩的提升与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的提升息息相关,运动员只有对比赛的胜负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在他看来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过程,教练应该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年龄、运动水平、运动年限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训练计划,训练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长远性。训练过程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适应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避免拔苗助长,确保小运动员身心健康成长。唯有如此,运动员们才能走得更远。
(黄婉)
浏览次数: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