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水建集团工会邀请劳模工匠进基层巡回宣讲劳模工匠精神
-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0日




5月27日杭水建集团工会联系劳模工匠学院再一次在《双百工程》点课,邀请劳模工匠学院的王兴柱老师,前往杭水建集团公司临平项目部巡回宣讲劳模工匠的成长经历,王老师用很平和的语气给项目部的一线施工人员叙述他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他是怎样带徒弟和组员的。
1988年8月8日的一场台风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交通瘫痪,大家都认为不用去上班了,但是他就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去工地上班,到了工地,整个工地就他一个人,正巧碰上公司领导来视察工地,因此他的命运就此改变,从一个农村来的临时工被领导看中正式签订了15年的长期劳动合同工,从此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有了固定的工作,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但他并没有庆幸自己的运气,而是更努力的在空闲时间学习电工、气、焊工等技术知识,想尽办法学会看施工蓝图,并用香烟外壳做施工记录。到1994年顺理成章的被推选为班组长,从开始带领4-6人的班组开始,一直到后面带50-60人的班组,大家都想尽办法让他带组员,被他带出来的组员现在很多都已经小有成就,他也成了一个被人尊重的师傅,到哪里都受到徒弟的热情接待。他还列举了很多的例子阐述他是怎么手把手的教组员学技术、学做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关爱组员,为班组成员解决切实的家庭生活问题,小孩教育成长问题,完全把组员当家人,从工作、学习、生活上给予全方面进行带教和帮扶。
王老师就是这样向大家讲述他年轻时冒着台风坚守岗位上的敬业奉献,闲暇时翻看技术书籍自考工种证书的勤勉好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在座的工友们传授自己的成长历程。他提出大家要静下心,用好公司平台优势,明确学习目标,在工作中发现自己能力的不足,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以致用。王老师也针对工友们平常自主学习和帮扶中出现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由此大家感悟到了到劳模工匠的精神和榜样的力量。
劳模工匠的精神不仅在于敬业奉献的“劳模”精神,也在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学习,终身学习,乐于奉献,人人都可以成为劳模工匠,为社会、为企业、为个人创造财富,更为祖国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1988年8月8日的一场台风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交通瘫痪,大家都认为不用去上班了,但是他就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路去工地上班,到了工地,整个工地就他一个人,正巧碰上公司领导来视察工地,因此他的命运就此改变,从一个农村来的临时工被领导看中正式签订了15年的长期劳动合同工,从此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有了固定的工作,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但他并没有庆幸自己的运气,而是更努力的在空闲时间学习电工、气、焊工等技术知识,想尽办法学会看施工蓝图,并用香烟外壳做施工记录。到1994年顺理成章的被推选为班组长,从开始带领4-6人的班组开始,一直到后面带50-60人的班组,大家都想尽办法让他带组员,被他带出来的组员现在很多都已经小有成就,他也成了一个被人尊重的师傅,到哪里都受到徒弟的热情接待。他还列举了很多的例子阐述他是怎么手把手的教组员学技术、学做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关爱组员,为班组成员解决切实的家庭生活问题,小孩教育成长问题,完全把组员当家人,从工作、学习、生活上给予全方面进行带教和帮扶。
王老师就是这样向大家讲述他年轻时冒着台风坚守岗位上的敬业奉献,闲暇时翻看技术书籍自考工种证书的勤勉好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在座的工友们传授自己的成长历程。他提出大家要静下心,用好公司平台优势,明确学习目标,在工作中发现自己能力的不足,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以致用。王老师也针对工友们平常自主学习和帮扶中出现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由此大家感悟到了到劳模工匠的精神和榜样的力量。
劳模工匠的精神不仅在于敬业奉献的“劳模”精神,也在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学习,终身学习,乐于奉献,人人都可以成为劳模工匠,为社会、为企业、为个人创造财富,更为祖国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常祖山)
浏览次数:1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