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热土因为有我|拱宸桥街道温州路社区工会主席徐斌抗疫纪实
-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9日
“大家保持好一米线安全距离,检测完毕带好口罩就离开,不要逗留。”4月28日上午,温州路社区管控区内完成又一轮核酸检测。社区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徐斌脱下厚重的防护服,豆大的汗珠随即从脸上渗出落地,休息片刻后,他还要带着工作人员到辖区其他区域进行环境消杀。
自4月21日,拱墅区启动二级响应以来,这位年轻的工会主席和他的同事一直保持着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快速部署、人手安排、搭建核酸检测点、现场秩序维护……过去的一年多来,这一系列快速反应动作对徐斌来说已然是轻车熟路。
“危机感”出现在22日晚。
崇盛里小区检测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病例,正在巡查的徐斌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急匆匆地往回赶。“这是有新冠疫情以来,辖区内第一次出现感染病例。”虽然两年来积累了不少的防疫经验,但这一次徐斌还是感到了紧张。“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有没有在小区内产生了传播。”根据杭州官方发布,拱墅“4·19”疫情是杭州历次疫情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一次。“这次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我们必须先‘抢跑’!”徐斌说到。
这一开跑,徐斌和同事们就连轴转了七个日夜。每天凌晨4点不到,徐斌和同事们就要穿上防护服到封控区核酸点位检查准备情况,4点半开始,封控区居民先行开始核酸检测,直到6点半结束。来不及吃上一口热乎的早餐,最多兜里揣个冷的包子,一班人马拿瓶水又急匆匆往其他核酸点位赶,“如果穿着防护服,水都不能喝上一口。”7点,管控区开始全员核酸检测,直到12点左右结束。下午,还有场地消杀、社区巡查、物资调配的工作。一天下来,徐斌得接几十个电话,微信步数两三万更是常数。
在这几十个电话里,却几乎没有来自家里的一通电话。“她(妻子)每天看着我的微信步数,就知道我忙,怕打扰我就很少打电话,就微信上跟我说家里的情况让我放心。”家里的默默支持,成为了徐斌的动力之一。
温州路社区多是老旧小区,现有常住人口5000余人,共2348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4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区社工只有15个人,加上街道下沉的干部7人,防疫面临着很大的压力。1个小区划定为封控区,涉及233户,3个小区划定为管控区,人数达4000余人。
“每一人、每一户都不能落下,尤其是独居、孤寡老人的需求更需要时刻注意!”防控工作一开始,徐斌就给同事们下了“死命令”。封控区物资有没有到位、是不是每家每户确保都有?老人、孩子就医、配药需求专人落实,逐一跟进。几天来,徐斌和社工、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跑,没有半点怨言,幸好群众是理解的、配合的。
“刚开始,连夜通知,凌晨开展核酸,抱怨多少都是有的。群众最担心突然封控,物资跟不上,医院去不了。几天努力下来,这种担忧的声音再也没有出现过。”封控了4天后,一位居民给徐斌发来了感谢信:“本来担心居家没饭吃,现在担心吃不完。”不少居民还在朋友圈感谢社工和志愿者。“那一刻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徐斌说。
4月29日,杭州官方宣布,拱墅区连续三天实现社区清零,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4月30日凌晨,宣布调整了拱宸桥街道涉温州路社区范围管控措施。而徐斌仍奋战在防疫一线,和群众一起“静”待全面取胜那一刻的到来。
(陈芳)
浏览次数: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