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靶向发力 强力攻坚
余杭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聚焦重点求实效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6日

  作为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区,余杭区先行先试,聚焦重点环节,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靶向发力,强力攻坚,及时发现和解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台配套政策,落实工作举措,区总工会牵头,镇街、部门和试点企业合力,以更高站位、更优标准、更大力度扎实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努力使余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为“重要窗口”展示的重要内容。
  靶向施策1
  “党建+”工程,凝聚跨越发展正能量
  思想政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首要任务。
  余杭区委区政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忠誉在全区专项工作交流会上特别指出,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
  工作推进中,余杭区以“党建+”工程为抓手,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引领铸魂,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党建先行,产业工人推优入党。区里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工会推优入党工作实施意见》,全区各级工会选拔优秀产业工人向党组织推荐,截至今年9月,已有226名产业工人被吸纳为党员发展对象。
  工建聚力,工会组建集中攻坚。区总工会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建会,承办了全市工会组建攻坚集中行动现场推进会。截至目前,全区新建基层工会241家,新发展会员13860名,新建基层工会数和新发展会员数均位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
  优建誉名,职工之家示范创建。按照工会“五化”建设要求,积极创建先进(示范)职工之家,在全区基层工会中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60家“小三级”工会区级先进职工之家、60名优秀工会工作者受到表彰。
  融建共情,教育宣讲凝心塑魂。开展“新思想、新担当”宣讲活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成立余杭区劳模工匠宣讲团,进学校、进企业举办劳模工匠精神宣讲课;开展“美丽余杭人”“余杭工匠”“最美职工”选树认定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靶向施策2
  三大通道,畅通技能提升“快车道”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是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关键和重点。
  余杭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发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尤为迫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杜坚强将此归纳为三个“有助于”:有助于余杭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有助于积极创建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有助于为争当全省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贡献力量。
  如何实施技能素质建设工程,余杭区对标“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要求铺设的“三大通道”,成为照亮产业工人赋能成长的“星光大道”。
  专业技能提升通道。结合各镇街、平台产业特色,兴办“百行百匠百赛”技能群英赛,探索融“培训、练兵、比武、激励”为一体的品牌活动。获得区级精英赛第一名的,将获“余杭区技能状元”称号,列入区级E类人才,最高奖励5万元,并享受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9万元的住房租赁补贴等相应的人才政策待遇。
  除了竞赛“育”才,余杭区还创新产业工人成长机制,出台《余杭区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支持企业深度参与中职办学;鼓励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社会机构对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向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认定方式,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真正实现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上升渠道更加通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学历水平提升通道。实施职工“双证制”工程,1700余名职工报名参加;开展公益培训,搭建线上“余工学堂”云课平台,放送云课6个系列130余门,吸引2万余名职工线上参与;指导104家企业开展线上技能培训,培训人数6301人,包含电梯安装维修工、钳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机械设备维修、营销员等120个项目。
  科创平台提升通道。紧紧围绕“产城人融合化发展”,依托“重点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孵化器”等科创平台,将技能人才培养与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同步考虑、同步安排。作为打造工程师特色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浙江杭州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不仅聘请浙江大学5名行业专家协同指导,还在开发区企业中聘请了10名“企业首席工程师”。中心共享技术、成果、人才等资源要素,成为产业工人提升成长的“孵化营”。
  靶向施策3
  四大保障,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
  权益保障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础。在今年双线作战背景下,余杭区各部门多措并举,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面向产业工人的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让产业工人共建共享改革成果。
  强化财政保障。依托城市大脑余杭平台,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数据信息实时更新、互通共享,加强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利用,在稳就业、保市场主体中第一时间落实资金安排,在全省首创“惠企政策集中兑现办公室”,调度全区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加速各项政策兑现。截至目前,余杭财政已安排27.62亿元,用于防疫惠企政策兑现。
  落实安居保障。实行大学生及创业人员公租房补贴,申领事项纳入“亲清在线”平台,实现全流程“跑零次”。截至9月,余杭区累计有17760户获得大学生公租房补贴保障资格,发放补贴1.02亿。此外,区住建局计划推出蓝领公寓房源949间,用于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住房需求,助力企业稳步发展。
  子女入学保障。学校建设和全区产业布局协同发展,出台《余杭区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和《余杭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方案》等文件,规划认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共计47所,同时加快项目建设,2020年风荷路中学等28个新建项目如期开工,未来科技城第五幼儿园工程等13个续建项目如期竣工。为余杭职工子女提供了更加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权益机制保障。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单建工会企业、区域(行业)100%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定《劳动合同变更协议》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共享用工等新型劳动关系,累计组织10家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涉及员工600多人;积极开展劳动关系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城市大脑欠薪一体化预警系统,启用并推进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监管平台;落实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提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全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94.1%,调解率达84.7%。
(耿玲菊)
  浏览次数:1328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