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职工学堂与职工共同的赋能成长之路
-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4日
7月的一天,在工联大厦6楼的烘焙教室里,清波街道总工会为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组织了一场“小候鸟”烘焙课,他们大手拉小手,烘烤出幸福的甜,也感受着团聚的喜,一派美好的画面。也就在这一天,酝酿了三年的清波职工学堂子学堂——亲子学堂正式上线开讲。正如古诗有云:雨霁云开池面光,三年鱼苗如许长。三年,足够世间美好的事物萌芽、蓄力、成长。
犹记2018年3月30日,清波职工学堂第一课在明媚的春日里开讲。此后三年,经过街道总工会的精心培育、完善,清波职工学堂逐渐从一个单纯授课的学堂成长为职工成长服务的终身学习平台,学堂下设匠心学堂、亲子学堂和赋能学堂三个定位清晰、对象明确、内容丰富的子学堂,职工们也通过参与学堂的各类课程,与学堂一起完成了成长蜕变。
■衍生三大子学堂,从碎片活动向集成升级转变
当前,新时代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愈发强烈,这也对工会在职工教育的形式、内容、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立足职工队伍的实际需求,一方面,要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技能比武、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法律法规等培训,努力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另一方面,要兼顾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关爱职工群体心理健康,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在此背景下,今年,一个融合了匠心学堂、亲子学堂和赋能学堂三大子学堂的“清波职工学堂”集成升级,精彩亮相。职工匠心学堂以手作课程、非遗体验、工匠交流为核心内容开展活动,配合清波街道总工会工匠培育体系,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职工亲子学堂以亲子活动,如亲子烘培、亲子游园等为核心内容开展活动,关爱职工家庭,辅助职工和睦家庭关系,安心、放心、舒心工作;赋能学堂以人文讲座、法律学习、安全急救、消防演习、文体竞赛、技能比武等为核心内容开展活动,推动职工会员职业素质提升,促进辖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育人、文化惠民工作的有效开展。浙江华龙物业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小宋就是通过职工赋能学堂获得业务能力提升的受益者,她先后参加了由执业律师授课的法律知识培训和劳动关系培训4期培训班,对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婚姻法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她说:“业务提升了以后,人事工作干起来更有底气了。先定个小目标,能通过劳动关系培训获得劳动关系四级协调员的证书。”
职工赋能学堂、职工亲子学堂、职工匠心学堂,三大子板块协同运作,以便于职工参与、满足职工需求、职工喜闻乐见为出发点,使“清波职工学堂”更接地气、更贴近职工,成为广大职工学习技能、拓展视野、沟通交流的平台与阵地。
■拓展固定教学点,从单向学习向双向体验转变
传统的学堂活动,多采用教师授课、职工听讲的单向教学模式。近年来,清波街道总工会不断挖掘辖区人文气息浓厚的优势资源,在原有学习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拓展新建了一批课程体验点,增强了沉浸式体验感与双向互动性。
“清波职工学堂”固定学习点主要集中在清波地域,如蔡官巷35号4楼的大会议室、街道大教室,方回春堂国药号2楼的的藏书阁等企业职工之家场地,开办讲座类、文化沙龙类课程,使之成为职工“单位门口”的学堂;而“清波职工学堂”的课程体验点一般设置于与学堂合作的商家店铺,多为手作类课程,比如烘培教室、木作工坊、琥珀车间等,保证了体验课程的专业性和沉浸感。固定学习点、课程体验点,两类固定的教学点交叉使用,极大的丰富了课程内容,在大杭州大文化的背景下也给职工会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课程选择。
三年来,“清波职工学堂”每年至少开展活动10场以上,参与职工来自酒店、旅游、医药、外贸等多个行业、领域,年龄结构从90后到60后,既有业内高管、也有基层职工,学堂无形中也搭建了辖区内职工和企业间跨界、跨年龄、跨层次的交流互学、共融发展。尽管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职工学堂将活动参与人数控制在了10-20人左右,同时增加了“清波职工学堂”授课次数,使学堂培训总人数维持在往年同等水平。
■党建引领新发展,从单兵作战向群团合作转变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清波职工学堂”开设的三年,也正值上城区基层群团工作持续纵深推进的三年。
作为上城区群团改革的试点街道,清波街道总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群团合作共建的工作原则,在“清波职工学堂”的运行过程中,充分利用街道群团组织的各自优势,推进活动共同组织、共同参与。一方面,充分梳理街道群团组织现有资源,实行统筹管理和按需使用,深化街道工会和其他群团组织平台的共建共享,通过品牌整合、队伍整合,拓展“清波职工学堂”活动场地;另一方面,将群团共建服务基层能力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相结合,与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工作相结合,推进服务力量下沉、将群团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选送基层群团干部参与“清波职工学堂”的学习,促进服务职工群众水平和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金晨)
浏览次数: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