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声
-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0日
话说“屋檐下”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没法不低头,是说环境对人的外在压力。不同的人对“屋檐”理解不同,所感受的压力程度也不同。有的人在檐下收放有度、屈伸自如,忍辱负重,默默前行;有的人只是苦苦挣扎,没有超越重压,反而异化为檐下的牺牲品。
初入社会的人常用不堪重压的感觉,有形、无形的“屋檐”,压得多少单纯的青年仰天长叹、一筹莫展。起初他们愤愤不平,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自己的热情不过是别人无足轻重的谈资。而他们本人,或者成为别人展示宽容的道具,或者成为嘲弄的对象。有的人由愤满而惆怅,由惆怅而失落,由失落而沉沦,成为自弃与被弃的“局外人”;有的人由苦闷而警醒,由警醒而振作,由振作而有所作为,成为超越“屋檐”的强者;也有的人在失落与彷徨之间找到一条随波逐流、被运适应、阿谀逢迎、投机取巧的路,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圆滑起来,成为社会机器上一个平庸却严丝合缝的标准零件。
其实,只要你暂时不能离开那个让你无法忍受的“屋檐”,那么“适应”是你眼下生活唯一明智的选择,正所谓适者生存“现实是生活的第一要义”。
对于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来说,“屋檐”的压力是绝对的,自由的天空从来都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但在成就伟业的过程中,却没有逃避压力的自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来没有哪个成功者不曾忍受压力、一马平川地自走向辉煌。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而那“磨难”,便有“檐下”的苦楚和逆境的艰辛。但当他具有足够能力的时候,不仅可以自我解脱,而且可以变令人窒息的“檐”下重压,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幸福屋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所有自由的精灵都将高傲地飞翔。
而那些一遇“屋檐”便畏避,一见困难就逃跑的人,一定要就远忍受“屋檐”的重压。永远不会成为“屋檐”和他自己的主人。
(徐小凤)
如此雷人的“竞争上岗”,谁之隐痛?
前不久,不少报纸与网络上都刊载了这样一条新闻:老板资产缩水裁员情妇,五情人PK败者开车坠崖。说的是山东青岛某公司老板范某在资产缩水后,为了节省开支,让他所包养的5名情妇进行了三轮“竞赛”,以争夺最后的一个被包养名额。因惨被“淘汰”,与他交往时间最长的情妇于某假装约所有人一起游玩,途中开车冲下悬崖。于某当场死亡,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伤。
在这里,我们首先当然要谴责那个范某,自以为有几个钱了就可以放纵欲望,玩弄女性。企业为谁而办?公司为谁而设?说实话,是社会养活了我们的企业家,一个成功人士在功成名就之后,应该想到的是对社会感恩,为回报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找到无穷无尽的力量,企业最终才会处于不败之地。然而有些所谓的企业家,自己的腰包满了之后,想到的不是为社会贡献点什么,而是想着自己怎么样来挥霍来风流,这种人生境界是渺小的,是让人小视的。范某就是这样的人,他只会在所谓的红颜散尽之后而身败名裂。
在这里,我们还要为那个在情妇PK当中失败的女子而发一声叹息。一个人,只有自己劳动养活自己,才会在社会为自己挣得地位与尊严。甘作他人情妇,这本身就将自己付之屈从地位,这就注定了自己失败的命运。就是在这场PK当中的胜出者,最终也逃不了被抛弃的结局。
任何一个现象都是社会的缩影,估且不说范某和那个死去的女子,从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论之,我要问的是:情妇PK上岗,谁之隐痛?一言而概之,是社会之痛,这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对女性就业问题的冷淡甚至歧视。厦门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罚则,对就业歧视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一些岗位在招聘时被无形地增加了歧视女性的因素,致使很多适合该岗位的女性被排斥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妇女正在成为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人群,这已经成了社会的共识。
情妇PK上岗,谁之隐痛?我们整个社会都要为此而三思,都要为女性充分就业而努力。
(周二中)
浏览次数: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