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论坛
-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1日
夯实共建基础 构建共享平台
──关于交通系统工会在“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几点思考
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这一城市新名片是“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突显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也是包括全市职工在内的全体杭州人的共同愿景。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共建是基础,共享是目的。工会组织作为职工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者,作为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担负着团结和引导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历史使命。市交通系统工会要想在“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从行业特点出发,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围绕三个层面,夯实共建基础
“生活品质之城”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五方面的内容,它看似一个新名词,就其内涵实质而言,可以概括为物质、精神、政治三个层面。因此,“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也可以看成是对三个文明建设的继承与发展。工会要想在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历史实践中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自身职能、彰显自身价值,就必须立足工会深入开展的“三大工程一项建设”活动,围绕物质、精神、政治三个层面,夯实共建基础。
1、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引导职工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夯实“生活品质之城”物质基础。一是进一步完善“技能培训、技能帮带、技能比武、技能晋级”四位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为职工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深化市、产业、基层三级职业技能带头人制度,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交通职工队伍素质;二是巩固和深化有交通特色的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抓安全、抓质量、抓效率、抓廉政,通过打造安全、优质、高效、廉洁的交通品牌,提升系统整体竞争力,提高行业经济效益;三是重视劳动保护和后勤保障工作,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交通职工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以和谐稳定为目标,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和职工文体活动,加强职工普法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夯实“生活品质之城”精神基础。在“和谐交通”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中,工会要特别重视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激励人、以文化凝聚人。通过不断扩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切实提高职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性,努力打造有交通特色的行业文化;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通过开展以基本法、《工会法》、《劳动法》、行业法律法规及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宣传和法治实践活动,在职工中形成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风气,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自我维权能力;通过扎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指导并帮助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职工的道德自律水平、岗位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以公平公正为目标,完善职代会、企(事)务公开等基层民主制度,落实职工民主权利,夯实“生活品质之城”政治基础。职代会、企(事)务公开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落实职工民主权利、维护职工根本利益、提高职工政治生活品质的制度基础。工会要从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修订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合理确定职工代表的人数和结构,规范职代会流程,使职代会真正成为职工表达意愿、参与管理、监督决策的有力武器;进一步深化企(事)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内容、畅通公开渠道、重视信息反馈,确保职工依法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根据企业(单位)自身特点、形势变化及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职工代表巡视等活动,不断探寻企业民主管理新形式、新载体。
二、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构建成果共享平台
让全市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团结和动员全市职工共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内在动力。就交通系统而言,全体职工要实现共享目标,工会应从自身职能出发,建立健全以下三项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目前协调企业利益分配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它为职工团结起来与企业就自身的劳动义务、劳动权利和劳动权益等内容开展平等协商提供了良好平台。在系统大部分企业已签订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基础上,工作的重点应从量的提高向质的飞跃转变,抓工作实效,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遵循协商程序、科学确定协商重点,切实履行协议条款,确保集体协商真正反映职工呼声,实现职工与企业利益双赢;二是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民事纠纷调处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处理劳动争议、民事纠纷的能力和作用,及时化解企业(单位)内部的各类矛盾和情绪,努力营造安定、有序、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2、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工会要通过主动出击、源头参与的方式,建立起职工权益维护三大长效监督制度:一是根据刚颁布的《杭州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要求,在产业、基层两级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确立并培训一批基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对企业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活动;二是健全和完善工会劳动卫生安全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员队伍对企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工作的督查力度,切实维护生产一线职工的生命健康权;三是巩固和发展交通系统党工联建制度,建立并落实工会重点工作联合督查制度,联合党政工三方力量,对职工素质教育、职工民主权益落实、职工服务活动开展及与职工利益相关组织制度的建立与规范等工会工作有重点地开展监督和检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工会工作,扩大工会影响力,切实维护交通职工的合法权益。
3、建立健全困难帮扶机制。外来务工人员和生活困难群众一直是杭州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主要“短板”之一,鼓舞和帮助这部分职工群众参与“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交通系统工会一要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全市“春风行动”,利用交通优势,为困难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在杭学习、就业和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二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产业、基层两级帮扶救助体系,在巩固金秋助学、高温慰问、节日慰问、结对帮扶等系统传统帮扶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基层实际,不断创新帮扶思路、扩大帮扶范围、开拓帮扶渠道、提高帮扶实效,使系统外来务工人员、困难职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职工缓解生活压力,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成果。
(毕 昱)
浏览次数: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