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职工之声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24日
习惯性违章是事故的大隐患
  报载,某矿一道管工因无证驾驶电机车,不慎从驾驶座上摔出,当场毙命。据介绍,该人曾任电机车司机,后改为道管工。虽然他仍持有电机车驾驶证,可因多年没有接受该工种的安全培训,已失去驾驶资格,他持有的驾驶证也早已过期。而他无证驾驶并非仅此一次,经常在司机紧缺时滥数,这在他和别人看来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甚至连领导也都见怪不怪了。
  这就提出了一个习惯性违章的问题。所谓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行为已构成了违章,但因长期以来都是这么做的,未见发生什么意外,于是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前文所述的道管工的死因固然很多,诸如操作失当,精力不集中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习惯性违章。如果他恪守本职,不去干不属于他职责内的事儿,则这起横祸绝对降临不到他的头上。
  习惯性违章不但吃人,而且有着极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就拿违章驾车一事来说,它的欺骗性在于该人曾是电机车司机,且持有驾驶证,可人们偏偏忽略了那是多年前的事了。由于技术上的生疏,设备上的更新,他还能自如地操作吗?它的麻痹性在于该道管工多次无证驾车,而又没发生过事故,说明他仍能胜任此职,谁也就不提出任何疑问了,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它的危害性更是昭然若揭了,它是事故的头号隐患,是培育事故的最佳温床,即使一次、两次一切正常,三次、四次平安无事,但躲得了“一万”,却躲不过“万一”,迟早要受到惩罚。
(唐文宝)
吃苦是一种精神
  “苦”字,词典上有四种含义:①像胆汁、黄连的滋味;②痛苦、艰苦;③有耐心地,尽力地;④因某种情况而感到痛苦或困难。根据“苦”义,“苦”字可以组成苦水、苦力、苦心、苦闷、苦恼、苦衷、苦难、苦楚等词汇。
  吃苦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资本,而能吃苦更是一种精神。古人说:“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应该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曾得益于清贫和痛苦的磨炼。岳飞家遭黄泛,诸葛亮早孤,肖楚女年幼丧父,高尔基苦难的童年更为人熟知。安徒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也是:“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些成就。”
   吃苦是人生的立业之本,如果说前辈的吃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逼出来的,那么当代人或者说年轻一代人则要靠“自觉吃苦”来养成。所谓“自觉吃苦”,一是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深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把吃苦当作磨炼自己意志的“磨刀石”,自觉投身于艰苦的生活和工作中,在磨砺中积累吃苦的精神财富。其次是要自觉地找苦吃。各个岗位都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自觉地找苦吃,就应该自觉地挑艰苦的工作去做,有意识地与艰苦为伍,敢于与艰苦环境和困难较量。共产党人的楷模孔繁森同志,明知西藏艰苦,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铸造了共产党人闪光的人格和铮铮铁骨。其三是要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一个以吃苦为荣乐的人,才能始终保持坚定乐观的态度,就能斩关夺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敢吃苦能吃苦的人,先苦后甜,是因为他们能吃苦而不会再吃苦;怕吃苦不吃苦的人,先甜后苦,是因为他们怕吃苦而偏偏吃苦。先苦后甜,是苦尽甘来。这种苦是经验,是财富,是美好的回忆。先甜后苦,是甜尽苦来,这种苦是教训,是难堪的现实,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般的沮丧。
  享乐在先,或许令人羡慕。但这只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乐下去,走到终点便是苦。吃苦在先,同样也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苦下去,走到终点便是甜。
  有人说,当今的中国遍地是黄金,就看你能不能弯下腰去挖掘,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只要屈下腰动动手,出把力,吃点苦,总是会有所收获或回报的。天上掉馅饼的事甭指望,谁都碰不上。吃苦才是收获的要旨、要意、要招、要害。
  欢乐与痛苦相伴,艰辛与甜美共生,今天的苦涩和艰辛就是明天辉煌的前提,世人只能在苦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甜前之苦,包含勇敢,包含智慧,包含进取中的奉献精神。它能苦出“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强者气魄,苦出“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英雄本色,苦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明天。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我们明天的小康蓝图,让我们在艰苦奋斗的旗帜下共同努力吧!
(王 建)
  浏览次数:844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