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汗水换来百家清泉——记水务控股集团印春阳同志先进事迹
-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8日
红色本子
80年代一个周末清晨,印春阳在新宫桥边发现了道路低洼处积水。职业本能令印春阳马上意识到这里一定是自来水管爆裂了,必须立刻抢修。那时候没有手机,印春阳只能沿着街面寻找公用电话,通知抢修队。当抢修队的同事们赶到现场却发现由于缺乏基础图纸资料,很难确定相应阀门位置。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印春阳忽然从口袋中摸出了一个红色封皮的小本子,本子皱皱巴巴,翻开来,里面记录的是他在这几年抢修工作中,自己手绘的管线和井位的草图,其中有一张正是这一区域附近的图纸。凭着这张图纸,再进行推算,很快找准了相应的阀门位置。关上阀门,印春阳松了一口气,同事们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白色的面条
90年代末的一个除夕,印春阳让另两位年轻的同事提前回家过年,自己一个人留下来值守到下班。也就在这个时候,值班室的电话响了,报修的是和睦新村的一位居民,他家中的龙头里放不出一滴水。
“大过年的,可不能让老百姓用不上水。”印春阳马上从单位赶到了居民家中,经过检查,发现是阀门坏损锈蚀了。印春阳熟练地更换了新阀门。正当印春阳收拾好工具准备回家,突然发现这户居民家中的墙脚渗出了大片的水迹。经验丰富的印春阳马上判断水管一定出现了问题。破开墙面,果然发现水管发生了破裂。但是居民用的是铝塑水管,印春阳只有铸铁水管。为了让居民用上水,印春阳马上联系了一家专营的五金店,亲自骑自行车赶过去购买……把一切打理停当,已经到了晚上8点。印春阳回到自己家中,通情达理的妻子为他端上了一碗热腾腾、白糯糯的面。印春阳吃着面条忽然笑了起来,说:“我从来没有觉得面条竟然也这般美味。可不是说套话,而是因为我的确太饿了。”
绿色的葫芦丝
2012年印春阳是负责抢修、检漏、阀门、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管网管理科科长,手底下管了几十个员工。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很少能在办公室里看见他。
3月26日下午3点多,水务集团接到新工新村盲人汤竹士申请一户一表的“民情热线”交办件。印春阳马上安排出时间,上门为他办理手续。当印春阳为汤师傅申请手续办理完毕,汤师傅乐呵呵地说:“以后我这瞎老头用水就不再发愁了。”第二天下午,汤竹士的申请就得到了特事特办,一户一表已经开通,可令人意外的是龙头出水不畅。汤竹士说:“(家里)龙头坏了,一直将就用,你们能帮忙换换吗?”印春阳也笑了,说到:“马上修。”片刻功夫,龙头里洁净的自来水就“酣畅”而下了。这时汤竹士手上已经握住了一把葫芦丝,他动情地说:“我虽然看不见,但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我要用葫芦声感谢你。”房间里响起了悠扬的葫芦声,此时,印春阳心中顿时充满了职业的自豪感。
(《杭州工运》第09期,4版,尹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