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7日
关于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心议题,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发展不仅标志着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着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强大程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文化在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方面的作用就更加显著。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阐述了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提出要发挥文化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构筑城市发展新优势。文化对于企业发展也起着愈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做引领,没有广大职工精神力量的凝聚和充分发挥,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在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方面,工会具有传统的工作优势、组织优势和有利条件,但首先要加深理解、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提出了目标任务,内容很多,但重点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公益性,坚持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的创新。我们作为工会干部, 要发展企业文化职工文化,贯彻好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应搞清楚文化是什么。
文化本身是一个集合概念,按性质来说,有政治的文化、经济的文化、道德的文化和环境的文化,有茶文化、酒文化等等。如果按不同的群体分,有校园文化、官场文化、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回答文化是什么,我们的理解就是,文化是一种精神需求。不同的群体对文化有着不同的追求。在温饱线以上或者达到小康水平的人,通过满足文化的需求,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农耕文明的人,需要讴歌田园式的文化,来提升自己劳作的乐趣,这也是一种精神追求,现代人需要从多元文化中找出能够满足自己个性需要的文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文化的需求,就没有人类文明前进的动力。
文化很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书,是电影,是报纸?都是,也都不是。书本媒体,这些只是文化的载体,歌曲影视,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各级工会所搞的文艺社团、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等等,那只是一个平台, 而真正要做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必须要解决文化的核心问题。我们现在,一方面缺乏各种职工的文化活动和社会的文化活动,但是我们更缺的是文化核心的构建。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现在社会上还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用四句话来概括,可能比较符合其本来含义。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就是要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劳动光荣、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工人阶级品格来凝聚人心。它是一种生存的理念。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扶强助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理念,要逐步形成这种社会共性的境界。它是一种价值的取向。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生的目标和行为的方式,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推动社会和谐,错误的价值取向会挑起矛盾形成对立。奉献、诚实、友善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应该大力倡导的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人生的信仰。信仰是人生的根本、社会的导向,坚信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促进社会公平、社会正义,达到共同富裕。
文化魅力在于它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文化的力量,在于维系社会的和谐。如果说物质建设是解决温饱问题的话,那么文化建设则是解决人心向背的问题。
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在于:职工文化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文化,与企业文化既有联系、有重叠、又有明显区别。一是范围不同。职工文化存在于一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之中,企业文化只存在于企业之中。二是主体不同。职工文化是为大多数员工所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团队意识和发展远景。三是代表的利益不同。职工文化代表职工群体利益,企业文化代表企业整体利益,两者的差别永远存在。四是共性和个性不同。企业文化强调特殊性,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职工文化有特殊性但不强调特殊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繁荣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是我们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工会的共同任务,是工会开展群众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和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繁荣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工会组织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铸就精神,形成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要推动企业总结、提炼体现企业形象特点、团体意识、发展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得到广泛认同的企业精神,达到思想凝聚、情感凝聚、组织凝聚,激励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宣传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奉献等核心价值内容,形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职工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发展富有特色的职工文化企业文化,以文化和谐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与社会和谐。
第二、搭建平台,激发职工共谋发展的活力。工会要善于以文化搭台,以活动聚力,促进职工文化企业文化新发展。要实施公民道德养成计划,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支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把职工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广泛开展读书月、文化周、全民健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有效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
第三、建好阵地,保证职工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工会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建好“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咏比赛、征文演讲、书法绘画、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展示职工精神文采,增强企业凝聚力。市委市政府已把“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将文化家园的文艺骨干纳入文化系统培训对象,把职工书屋作为基层阅览室予以扶持。工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重要机遇,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上新的台阶。
第四、培育队伍,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工会要积极发现、培育职工文化人才,培育职工文化创作、文艺演出、文艺宣传、体育活动积极分子,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文化人才队伍。要主动组织参与市级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市级组织的文艺骨干培训,为职工文化人才成长搭建舞台。
第五、营造氛围,积极开展思想互动。健全发挥思想骨干队伍的作用和优势,把思想教育、维权帮扶、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把为职工做好事、解难事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思想脉搏,化解思想困惑,重视做好对一线普通职工、农民工的关怀和疏导。要通过结对互动,交友交流、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和谐因素。
(农林民政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