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会建到项目部工地上 把服务送进农民工心坎里
-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4日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大量聚集在各个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入会率和组织化程度,让他们在杭州工作生活能够找到“娘家人”。近年来,市建设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工作部署,围绕我市重点工程务工人员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健全一套机制、搭建一个平台、营造一种文化、打造一支队伍,把工会组织真正建在工地上,把工会的关心关爱送到他们心坎上,彰显项目部工会色彩。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红色引领,建立健全建会机制。建设工会每年根据工程规模、工期时间、参建企业和职工数量、用工关系、人员流动等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工程项目部工会建会目标,通过“三步走”规范项目部工会建设机制。
1、科学组建工会。因地制宜确定重点工程项目部工会组织模式。一是以工程总包企业项目部为建会主体,联合工程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参建企业建立项目部工会委员会;二是联合同一重点工程各标段项目部工会,建立重点工程项目部联合工会。
2、配强工会干部。指导项目部所在单位依法依规选举项目部工会(联合工会)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为体现党对工会组织的绝对领导,持续强化党建带工建,坚持把项目部党组织负责人列为项目部工会主席候选人建议人选,通过工会组织亮制度、工会主席亮身份,将工会组织架构上墙公示,让外来务工人员在碰到困难、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工会组织。
3、突出重点内容。把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入会作为推进和加强重点工程项目部建会的重要内容,采取手机扫码入会、发放会员证、领取大礼包等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按照“一次入会,持证流动,务工通用,进出登记”的原则和办法,由项目部工会负责会员信息录入、会籍管理和组织关系接转,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入会率。
(二)塑造蓝领工匠,培育职工建功立业。项目部工会深入实施素质提升促和谐工程,通过实施思想教育引导,大力开展技能比武和技术传帮带等活动,推动项目工地外来务工人员成长成才。
1、强化思想引领。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通过组织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项目部工会建立工地学校,组建由劳模工匠、技术骨干、项目经理等组成的师资力量,重点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政策法规宣讲、组织心理健康培训、落实安全常识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营造和谐劳动氛围。
2、搭建成才平台。坚持“务工人员也是人才”的工作理念,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成长成才搭建优质平台,通过“名师带徒”“劳模工作室”“五小”创新成果等方式方法,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开展技能竞赛。以打造“精品工程”、“民生工程”为目标,围绕“保安全,抓质量、促进度”的核心任务,通过组织开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和“安康杯”竞赛活动,提高工程推进效率和文明施工质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安全发展。
(三)倡导绿色保障,构建权益维护机制。项目部工会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能,多措并举,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和谐劳动关系。
1、加强“三个阵地”建设。项目部工会成立以工会主席为组长,工会委员为组员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建立职工之家、工友书屋、工地学校,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定期改善工地食堂膳食水平,设置会员笑脸墙留下温馨照等栏目,营造温暖和谐的“家”文化。
2、推行“四个一”机制。在项目部工会专门设置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室,并推行劳动关系协调“四个一”管理机制,即:开通一条工会主席24小时热线、配置一个工会主席意见信箱、开设一天工会主席接待日、设置一套劳动关系协调流程,定期或不定期对劳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坚持提前介入、实时跟进、定期谈心,全方位畅通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关系维权沟通渠道,第一时间有效化解劳资矛盾,破解工程项目部务工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工友会员正常权益保障缺失的问题,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
3、实施“五个送”服务。根据重点工程项目部特点,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项目部民主管理制度,引导重点工程参建企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送知识进工地”“送法律进工地”“送文化进工地”“送健康进工地”“送关爱进工地”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服务,不定期地根据工友会员需求,量身定制关爱服务,帮助工友会员在项目工地上就能及时享受到各种温馨服务。
(四)推行橙色关怀,实施会员关爱工程。项目部工会以职工之家建设为引领,把“爱心驿家”“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工会阵地建在重点项目部,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让工友会员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心关爱。
1、优化工作方法,注意倾听倾诉。由工会主席牵头,带领工会委员主动联系劳模代表、工友代表以及家属代表等,通过宣贯教育、听取意见、关心关爱等联系内容解决制约重点工程推进中的热难点问题,拉近工会干部与工友会员的距离,营造和谐平安的建设氛围。
2、打造爱心驿站,推行暖心行动。在项目部工会现场设置爱心驿站,配置空调、冰箱、微波炉等设备,根据不同时令,准备春季养生饮料、夏季防暑凉茶、秋季除湿糖水、冬季保暖热饮,并配备常用医药箱、充电设备及报刊书籍等,让工友在紧张的施工间隙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休息。
3、实施帮扶工程,关爱特殊群体。坚持做到对困难职工进行重点帮扶,对住院病人进行重点探望,对先进个人进行重点慰问,对有思想隐患的工友进行重点跟踪,对工程项目的“小候鸟”进行重点关怀。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关注职工身体健康,通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慰问工作和困难职工的走访慰问,真正把组织的关怀送到会员心坎,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市建设工会始终把重点工程项目部建会工作作为所属系统各级工会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有力抓手,坚持“重点工程延伸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狠抓落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通过项目部建会,促进了重点工程建设安全高效。项目部工会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开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等群众性创优创新活动,发挥了城市建设主力军作用,实现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安全发展。
二是通过项目部建会,提高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项目部工会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优势,通过思想引领、政策宣贯、技能竞赛等系列实践活动,提升了一线职工尤其是外来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发展和项目部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
三是通过项目部建会,切实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重点工程项目部工会通过对执行劳动法律、履行集体合同、工资薪酬发放等重点内容的监督检查,有效维护了职工群众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在基层一线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市建设工会将以此次杭州市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首批先进单位认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推进建设系统各级工会落细落实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总领导的指示要求,把重点工程项目部建会工作作为建设系统各级工会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载体,作为建设系统的特色工作,不断提升完善工作标准,持续擦亮放大品牌效应,深入开展具有建设系统特色的先进建筑工地培育,建立培育认定长效机制,精心谋划,确保成效。
2、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加强与市发改委、市城乡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市属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定期分析重点工程项目部建会形势,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工作开展。以“防欠薪督查”和“劳动争议调解”为着力点,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年底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冬季防欠薪督查大行动”,杜绝欠薪问题发生,进一步把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3、深化示范引领。充分挖掘典型线索,在市建设系统范围内选树培育一批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重点项目部先进单位,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头雁”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建设系统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纵深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建设工会供稿)
浏览次数: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