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来宾满意让杭州出彩
市总工会以一流抵离服务参与奉献亚运
-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4日
六月底七月初的杭州和北京、乌鲁木齐,天空不约而同得湛蓝如洗。此时,这三座相互距离均在上千公里外的城市间,正进行着一场关乎光荣与梦想的联动——作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推荐出入境口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刚于6月28日-7月10日期间,顺利完成了“韵味杭州”系列赛事和杭州亚残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的抵离服务工作。
负责两个口岸抵离服务工作的,分别是杭州工会系统的两位“老工会人”。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抵离工作负责人是市旅贸工会一级调研员张也平,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的抵离工作负责人是市总工会经济部二级调研员李玉华。
“抵离服务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外国来宾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和最终评价,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当好‘门面’,为来宾们提供安全、有序、温馨、顺畅的抵离服务。”在快到60岁的年纪接到这份沉甸甸的任务,张也平和李玉华都觉得,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挑战。
3月以来,市总工会迅速推动工作重心由助力亚运向参与亚运转段,动员全市各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一线作战”和“后方备战”相结合,全面做好亚运抵离服务工作。一个个机场里,抵离服务工作人员不舍昼夜、来回奔波的身影,成为参与服务亚运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像拆盲盒一样解决一个个突发问题
这次“韵味杭州”系列赛事和杭州亚残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抵离工作,其实是张也平团队参与的第二次抵离服务工作。早在4月,他们团队就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保障杭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开展了为期8天的抵离服务工作。
出发前,他们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开展岗前培训、熟悉业务流程、配备翻译机等工具……
“机场抵离保障工作点多线长、业务领域广泛,需要多部门的密切协作。”张也平告诉记者,执行任务期间,团队与海关、边检等联检单位,航空公司、地面代理、机场等驻场单位,以及亚组委物流、交通、注册等业务领域均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和工作对接机制,与此同时,驻京办的同志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但现场犹如一个盲盒,一个个突发问题需要被迅速拆解。
由于目前抵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尚未上线,工作人员需线下根据预报抵离信息预判代表团的行经路线,并前往可能经过的通行口守候,但某次在接一位吉尔吉斯斯坦代表时,工作人员却迟迟未见来人,经过多方沟通,才得知该代表已直接在杭州落地。
另一个难题是语言。比如塔吉克斯坦代表团团长只会说俄语,在晚上10点多从大兴机场接到客人至次日凌晨3点多在首都国际机场送客人值机的这段时间内,工作组一直借助翻译软件与客人交流,还通过手机下载了俄语电影让客人观看,让客人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与周到。
“首先要做到风险前置,做好应急处置预案,临场时还要能随机应变。”每完成一次抵离服务工作,张也平都会进行一次复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关建议,为下一步开展赛时抵离服务打下扎实基础。
抓好细节保障“顺来顺回”
“到了9月亚运会、亚残运会召开时,来宾、航班数量肯定更多,情况也会更复杂,这将是一场‘硬仗’。”刚带领团队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完成抵离服务工作的李玉华表示。
此次“一线练兵”带给李玉华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紧张”。“一方面是心理上的紧张,唯恐有什么疏漏,另一方面是时间紧张,比如因为天气等原因造成前面的航班延误,赶下一个航班时,转机时间就非常紧张,此时就要调集各方资源,各通道通力合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中转。”李玉华说。
另一个深刻的体会便是情谊。其中既包括和团队成员、各协作方之间“团结作战”、互帮互助的“战友情”,还有和外国来宾建立的新友谊。因为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有代表团主动与工作人员合影,也有互加微信的,不少代表团还专门向亚组委外联部发了感谢信。其中一位吉尔吉斯斯坦的来宾在短信中表达:“Better than best”。
“抵离服务要注意各种细节,比如外交礼仪,在与来宾的交流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这些我们都提前做了功课。”李玉华说。
面对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包括李玉华在内的所有抵离服务工作人员均已做好了冲刺准备。作为杭州亚运会抵离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市总工会将在前期“实战练兵”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抵离流程,完善协同体系,提升应急能力,用心用情抓好每一个服务细节,以饱满的热情实现“顺来顺回”工作目标,让来宾满意、让杭州出彩。
(葛玲燕)
浏览次数: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