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王爱明:用劳模精神演绎“修车魔法”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1日

  在周围人看来,王爱明就是一个常年穿着一套工作服行走于车间、不善言辞的普通工人。“普通工人”王爱明在汽车维修钣金喷漆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23年。一辆受损的汽车,几天之后便可恢复如新,多年的磨砺让王爱明成为汽修界的“魔术大师”。
  2000年,“重庆小伙”王爱明和老乡一起来到杭州,进入汽车喷漆维修领域工作。“当时只是想找一个谋生的手段。”王爱明介绍,刚开始当学徒的两年,没有工资、没有手机,除了看书就是听收音机里的音乐。
  王爱明看的书,都是汽修方面的专业书籍。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小白”王爱明知道,要学到好本领,一定要比别人更努力。“一开始给师傅打下手,学着刮腻子,慢慢地才一样一样上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马上问师傅,如果下班了,就查专业书自己钻研。”凭着一股韧劲,王爱明在技术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成长——2004年,他加入宝德集团任喷漆半技工;2008年,他以过硬的技术功底通过BMW喷漆技师认证;2011年,他获得BMW钣喷技能全国大赛第二名;2013年,他带领宝荣的钣喷团队在宝马中国区钣喷大赛中获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同时获得钣金、喷漆单项前五。
  这段时间,王爱明也相继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劳模。
  从钣金喷漆工成长为全国劳模,王爱明表示,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钣金喷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份又脏又苦又累的工作,但当你带着责任心去做,把每一道工序当成艺术品来做,最后收获客户们的好评,就会特别有成就感。”王爱明介绍,一辆受损的车,从最初打磨开始到最后将簇新的车送至客户手中,需经钣金、底漆、腻子、中涂、调漆、面漆、清漆、烘烤、抛光等九道大工序、几十道小工序。夏天烤漆房最难呆,由于是封闭空间,温度有50℃左右,一旦开始烤漆作业,温度将达到70℃左右,遇上全车作业,起码得待3个小时,一次作业下来,身上没有一处是干的;冬天打磨汽车腻子最痛苦,尤其是二十年前机械化程度低时,打腻子全部由手工完成,零下的温度,哪怕手上长着冻疮,也要拿着砂纸沾着冷冰冰的水一遍遍打磨。
  “BMW钣喷大赛车辆外观修复项目考试时,专家团评定标准是钣金修复尺寸误差不得超1毫米,油漆漆膜厚度必须控制在60至80微米之间。”王爱明就是把每一次实践当成比赛,和每一个细节“死磕”,不满意不下班。
  “以喷漆为例,一辆车各部位的反光不一样,除了颜色的因素,漆层的厚薄也影响着光线的折射。这就要考验操作人对喷枪移动速度、与车身距离的把控。”王爱明说。
  在同事们眼里,王爱明就是一名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每天第一个到车间报道,独自检查仪器设备,又常常最晚下班。2012年临近国庆节时,钣喷车间很多外地员工都要求回老家过节,车间人手十分紧缺。但那时接车量又十分大,钣喷车间已经堆积了大量车子,已担任管理职务的王爱明亲自带领工友下车间喷漆,加班加点完成工作。
  除了自己拥有高超技艺,这些年,王爱明还在培养新人、带领团队上下了不少功夫,并进行多项发明和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
  “现在我们正在探索油性漆转水性漆的施工操作,这也是行业向绿色环保方面的一次转型升级。”王爱明带领着团队和新人,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习得技艺是一方面,我更希望他们传承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在哪一行都能发光。”他说。
  (葛玲燕)

  记者手记
  从行业“小白”到“技术能手”,王爱明用劳模精神,演绎了一段农民工进入城市打拼,并获得成功和认可的奋斗故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王爱明把很多人认为又苦又脏又累的工作当成热爱,一门心思钻研、提升,他在追求中实现了梦想,也收获了人生幸福。
编辑:县域劳动者风采   浏览次数:2640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1   主办单位: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